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雄安新区承接疏解有序推进
河北日报讯(记者冯阳)2月2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在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中央区域办会同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与中央有关部门一起,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
雄安新区首批疏解标志性项目有序落地
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河北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项目和政策两手抓,雄安新区承接疏解有序推进。
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疏解政策环境。用好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出台住房、户籍、教育、医疗等10个配套方案,新区医保待遇水平不低于北京,公积金缴存标准实现了与北京同步。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建立政策直达机制,开辟疏解服务绿色通道,提供注册、供地、审批、建设“一站式”综合服务,让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打造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环境。新区的启动区、起步区加快建设,首批疏解标志性项目有序落地。统筹“职住平衡”,雄安商服中心等一批高品质的商业办公住宅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已经开学开诊,优化交通不堵车、小型足球场等雄安场景,把“妙不可言”融入了生活,让“心向往之”成为现实。
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筹建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启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吸引最新科技成果到雄安孵化转化产业化,雄安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发布“雄才16条”,举办百校百所千企、万名首都大学生“雄安行”,雄安的人气越来越旺。
白洋淀治理成效持续巩固。河北出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压实全流域38个县(市、区)责任,一体推进补水、治污、防洪。淀区水质持续保持在Ⅲ类水平,野生鸟类达到了276种,比新区设立前增加了70种,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的胜景。
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通州区与北三县是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支撑部分,经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北京和河北联合成立了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通州区与北三县跨界道路已有10条,厂通路今年年底也将建成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全面建设。北京实验学校和北三县合作办学,10多家北京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开展合作。连续五年举办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210余个,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
此外,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加快建设,成为区域空气质量最优城市。唐山提前完成了单位GDP能耗下降“十四五”目标任务。
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交通、生态环保、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率先突破领域。
目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2023年区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已经达到1万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
同时,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99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直接结算。
推动跨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突破是重中之重。京津冀推出了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相互认证,230余项高频特色便民服务实现了“自助办”,自贸试验区51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成果
河北省精心打造的文旅品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产生了广泛影响,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河北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聚焦京津及周边省份重点客源市场,发挥“近”的优势,做足“美”的文章,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让河北文旅出圈又出彩。
实施“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免费通行河北高速、“乐游京津冀一码通”、建设河北旅游名片等举措,推动文旅市场持续向好;深化文旅融合,推出世界遗产、古城古韵、赶考之路等旅游线路;加强与京津资源共享,携手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用好冬奥遗产,培育冰雪、康养、研学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
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达到8.4亿人次,其中京津游客达到1.2亿人次,占比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