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两会”探源·河北印记(下)丨人民政协:从河北大地发端

时间:2024-02-29 15:08: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周聪聪

1948年5月1日出版的《晋察冀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五一口号”。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供图

【阅读提示】

2024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河北与人民政协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这里,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发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

在这里,在党中央领导下组建的华北人民政府,为新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了有益尝试;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理论基础。

河北省协商委员会及省政协机关驻保定时会址。 河北省政协文史馆供图

“五一口号”的诞生地

“‘五一口号’,向世人鲜明传递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见解,协商建国的序幕由此拉开。”2024年2月21日,在阜平县城南庄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顺着纪念馆讲解员高宗雯的手指,参观游客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展板上的一张老报纸。

这是一张1948年5月1日出版的《晋察冀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的文章,公布了“五一口号”。

“‘五一’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按惯例,中共中央每年都要利用这一时机,通过新华社对外发表宣言、口号,举行集会、游行,刊发文章、社论。”高宗雯介绍,但不同于以往,1948年的“五一口号”却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不仅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又称“城南庄会议”)通过,还经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

在这份珍贵的文献中,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其中最引起民主人士注目的是第五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添加的。

1948年冬,部分民主人士在李家庄。 河北省政协文史馆供图

“‘五一口号’全文只有23条,却鲜明提出和回答了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怎样建立政权,谁来建立政权等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宣言书、动员令、路线图。”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资料科科长栗静介绍,“五一口号”中关于召开新政协,讨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鲜明号召,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诚意和决心,在中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史上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事实上,这并不是“政协”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签署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蒋介石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被迫于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了有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旧政协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

时隔不久,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政协协议,悍然发动全面内战。

“城南庄会议讨论和研究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问题,虽然从形式上看,是恢复了1946年1月政协会议的名称,但其历史背景、内容和性质却大不相同。”栗静表示。

1948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处于战略进攻阶段,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逆转;另外,国民党策划和制造了“下关惨案”“李闻血案”等一系列镇压民主运动、迫害民主人士的暴行,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使民主党派一些人士从“第三条道路”的幻梦中清醒过来,愿意同共产党团结合作,一起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

在这种背景下,愿意真诚团结民主党派的中国共产党向他们发出邀请,“五一口号”应运而生。

1948年5月1日,毛泽东便就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事宜,致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沈钧儒。

同时,中共中央也致电上海局和在香港的华南分局,对邀请各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的代表来解放区开政协会所要讨论的事项、邀请人员名单以及征询意见等作出明确指示。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五一口号”为起点,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持续一年多的,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主体的,以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为核心内容的,以推翻蒋介石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为目的的民主运动,即新政协运动。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而蒋介石却于当月,在国内外一片反对声中就任总统,企图继续国民党独裁统治。”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二处处长王林芳表示,“五一口号”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反映了中国革命进程的一种最强的时代声音。

“五一口号”是新政协的起点,从此刻开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实现了从同情和倾向中共到赞成、支持、拥护并公开自觉接受中共领导的根本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模式由此初步奠定。

人民政协事业,就这样在河北大地发端了。

毛泽东同志修改“五一口号”手稿复制件。 河北日报资料片

新政协筹备的“指挥中心”

河北不仅见证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开端,也同样在人民政协的筹备、成立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由陕北转移到河北,这里是指挥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神经中枢。对于新政协的筹备来说,这里,同样也是最核心的指挥中心。”王林芳表示,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不仅形成了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理论基础,也为新中国民主协商进行了有益尝试。

从1948年4月到9月,中共中央就协商合作工作做出一系列指示。在九月会议上正式提出准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随后,将中央城工部改名为中央统战部。10月,拟订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11月25日,中共中央同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达成《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

从1948年的12月30日到1949年的2月16日,毛泽东同志先后撰写六篇文章,就召开新政协、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行了系统阐释。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会上批准了由中共发起并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人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联合政府的建议。

这次会议,强调了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必要性。针对党内一些同志流露出的一些不利于合作的言论,毛泽东同志在会上进行了批评并指出,为了革命的彻底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文章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系统思想,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王林芳表示,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通过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理论政策基础。

“五一口号”的发布,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海内外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周密安排下,大批民主党派领袖和民主人士,毅然踏上了奔向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光明之路。

平山李家庄,就是中共中央安排的民主人士接待地之一。

李家庄与革命圣地西柏坡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是当时中央统战部驻地。

组织接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各界知名代表到解放区,搞好接待,起草有关文件,反映、传达各种信息等,正是当时中央统战部的重要工作。

为了将民主人士安全及时接送到解放区,当时中共中央制定了南、北两条接送路线。南线是乘船经水路到东北,北线就是上海、天津、北平的民主人士先到达石家庄,再到李家庄。

在国民党严密封锁和白色恐怖笼罩下,翦伯赞、刘清扬、符定一、吴晗、周建人、韩兆鹗、楚图南、田汉、胡愈之、费孝通、雷洁琼等20多位民主人士先后辗转来到李家庄。

当时,这些远道而来的民主人士被称为“特客”(意为“特殊的客人”),受到了中共领导人、中央统战部和解放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当时民主人士的伙食全部按小灶标准供应,在住宿方面,民主人士全部被安置在较好的民房或是专门新盖的土木平房里居住。

在李家庄,民主人士很快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和中央统战部的具体组织下,参与商讨召开新政协的各项事宜。

1949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在李家庄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欢迎会上,民主人士纷纷发言表示拥护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拥护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实践上,被誉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的华北人民政府,也为新中国民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多党合作作了有益的尝试,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预演。

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过程中形成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参政制度,初步形成了新中国多党派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实到代表542人,其中民主人士有166人,占近1/3。大会主席团成员33人中,民主人士有14人。在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有些人还担任了领导职务,如蓝公武任政府副主席兼民政部部长,邢肇棠任水利委员会主任,陈瑾昆任人民法院院长。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人民政协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起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确立。

自21日开幕到30日闭幕,这次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大量的工作。会上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明确提出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从1949年人民政协成立到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政协具有双重性质和职责,它的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它的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系统一战线组织和协商机构。”河北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马一超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社会改革,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挥了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视觉中国供图

从河北省协商委员会到政协河北省委员会

1950年6月,全国政协作出《关于地方委员会的决定》,规定在普选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由各省、市人民代表会议所产生的省、市协商委员会代行其职权。

根据这个决定和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的规定,1950年11月,河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简称“河北省协商委员会”)由选举产生。

当时的河北省协商委员会,由河北省中共、政府、青年团、自然科学、军队、工会、青联、妇联、学联等23个方面的代表组成。75名委员中,中国共产党党员32名,占委员总数的42.67%,非中国共产党党员43名,占委员总数的57.33%。

河北省协商委员会,是1954年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组织形式。该委员会同时履行政协地方委员会职责,是政协河北省委员会的前身。

从1950年11月成立到1954年8月结束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使命,河北省协商委员会在4年的履职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和推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学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在全省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特殊的历史作用。

为推动全省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河北省协商委员会常务会第一次会议即决议:为响应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以联系各组织、动员人民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为河北省协商委员会的中心任务。

1952年6月,河北省协商委员会与河北省抗美援朝分会合并办公。在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教育活动方面,河北省协商委员会协同有关部门组织发动6万多名教师和5万多名学生的宣传大军,动员广大人民支援抗美援朝。

针对当时我省土改任务大多已经完成的实际情况,省协商委员会大力推动全省开展工农业爱国增产竞赛运动,还选派90名机关干部组成政协土改工作团去江西支援土改运动。

在市级层面,自1949年12月到1952年9月,当时的4个省辖市通过召开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市协商委员会。市协商委员会组建后,在协助市人民政府执行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协商并提出对市人民政府的建议,协助市人民政府在动员人民投入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文化建设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1952年11月统计,河北省已有民主党派人士65人,其中民革29人,民盟14人,民建13人,民进4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3人,九三学社1人,台盟1人。这些成员主要分布在保定、唐山、张家口等地。

1954年8月,河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河北省协商委员会代行地方人大职权宣告结束。

1955年1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当时的省会保定召开,政协河北省委员会正式成立。

人民政协从发起到成立,与燕赵大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协商民主制度,前所未有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极大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加深了民主内涵。这项制度来源于伟大的历史实践,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和巨大优越性,必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发挥特殊重要作用。(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