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奋战“三夏”“麦”向丰收 | 从三个测产现场看增收“密码”

时间:2024-06-14 16:53:24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作者:

冀时客户端报道 截至今天(6月13日)下午五点,全省麦收2671万亩,进度达79%。夏玉米播种1975万亩。据测算,我省今年小麦总产量有望首次突破300亿斤大关,这背后的增收密码是什么?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保定、邢台和沧州的几处麦田测产现场。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崔凯杰:

盛夏时节,麦穗金黄,望都县高岭镇侯陀村的小麦喜迎丰收,经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从种植到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既节约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同时也为玉米的种植争取了有利的时机。

侯陀村共建设有高标准农田3000亩,"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宜机化良田,让农户在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获得了更高的产量。

保定市望都县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黄晓松:

 这样的高标准农田能够大大提升我们农业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通过咱们今天的实收测产,每亩产量达到720公斤,完全实现了亩产新的突破,也达到了"吨半粮"的标准,平均每亩可增收130、140(元)左右。

保定市望都县农户 王同刚:

以前一家一块的地现在都连成了片,基础设施也一应俱全,从种植到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良种是农业的"芯片",产量的提升离不开好种子的支撑。日前,邢台市南和区金沙河基地进行了对"中麦578"的实打实收测产,该品种以亩产701.1公斤再创新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勇:

我们选育的品种不只要高产稳产,更需要优质,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收益。

 "中麦578"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病抗逆广适的特点,面粉色泽亮白,适宜制作优质面包、饺子皮、面条等食品。自2019年引入至今,该品种在邢台市南和区的种植面积已由起初的几十亩发展到16万亩。 

邢台市南和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温春爽:

我们会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同时也会良种良法配套,搞好技术培训,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乡后北村,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组,正在对旱碱麦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此次测收的品种是"泊麦7号",经过机械化实收、水分测试、称重、去杂等环节,综合得出561.57公斤的亩均产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广才:

从今天测产结果来看,是在沧州地区旱碱麦这方面产量水平创了一个新高。

 "泊麦7号"是历经14年,从3600个杂交组合中繁育出的小麦新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抗寒、抗旱、耐盐碱、抗倒伏性强等优点,受到广大种植户的青睐。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乡农户 宋桐岐:

从打种上以后一水也没浇,过了年(施)了一次化肥,长势看着挺好,计划明年大面积地种植。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