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任丘市段家务村悬圃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一朵朵灵芝撑开“小伞”,金黄的色泽随表面环状棱纹层层晕开,甚是可爱。韩子南和韩子夜正在棚里忙活。
韩子南、韩子夜是任丘有名的“灵芝兄弟”,多年来流转300亩地建起了灵芝种植大棚,发展生态研学旅游,年产灵芝干品十多万公斤,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开展创业培训800余人,种植基地累计接待参观考察5000余人……小小灵芝不但种出了名堂,还育成了风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追梦的青春:“灵芝是我魂牵梦绕的向往”
大企业的稳定工作不要,为什么偏要回村种灵芝?这是韩子夜听得最多的问题。
韩子夜(左)和韩子南在大棚里查看灵芝长势
“我从小就对自带神秘感的灵芝特别感兴趣,几乎翻遍了能找到的资料,探究‘仙草’的神奇。”韩子夜说。
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后,韩子夜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可工作不到2年,他发现大城市很多人都在买灵芝养生产品,尝试种植灵芝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是选择北京的高薪工作,还是返乡种灵芝?是选择安逸稳定的生活,还是走出舒适圈,为自己热爱的事情拼搏?
“犹豫不决时,是家乡对返乡创业人员的好政策向前推了我们一把。灵芝是我魂牵梦绕的向往,国家对农业农村越来越重视,政策支持多,而且当时大健康产业快速兴起,发展空间大,让我有了追梦的勇气。”好项目加上好政策,韩子夜越想越兴奋,随即喊上同样在大企业上班的哥哥韩子南,准备大干一场。
2014年,兄弟俩去吉林、江苏、福建等灵芝主要产区学习灵芝种植技术。2015年,不到30岁的兄弟俩正式返乡创业。
当兄弟俩满怀热情回到任丘老家时,却被母亲当头浇了一盆凉水:“我们一辈子土里刨食,好不容易把你们供养出来,不能再往地里钻。灵芝只有深山老林才有,从没听过平原也能种。”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兄弟俩憋着一股劲儿扎进了地里。他们在政策的支持下,申请了大学生创业贷款,加上工作时攒下的积蓄,又拉了3个人入股,成立了悬圃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盖了3个简易大棚,开始摸索种灵芝。
奋斗的青春:“认准的事就要把它干成”
种植灵芝可真不容易。头一年,还没把灵芝种植技术完全弄明白,就遇上了一场暴雨,眼睁睁看着1个大棚被冲塌,2个大棚灌了水。那一夜,兄弟俩在大棚边守了一宿,补漏洞、输管道,尽管尽力补救,还是损失惨重。
“失败了就从头再来,认准的事就要把它干成。”兄弟俩恶补理论知识,上网查阅资料,后来任丘市的农业技术人员也来指导。
调整好思路,重新出发。3月制种,4月制菌棒,加入营养基后高温灭杂菌,待冷却后挪入棚室接种灵芝菌种……大棚里闷热潮湿,兄弟俩每天泡在里面倒垛、除虫,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不知道要多少次。遇到雷雨天,他们总要到地里看看大棚是否牢固、灵芝有无损伤才安心。
2016年下半年,兄弟俩的努力换来了丰收,收获灵芝干品1000多公斤,原本生长在高山密林中的“仙草”,在任丘安了家。
兄弟俩在打理灵芝盆景
灵芝种出来了,销路如何打开?在市里农业部门和人社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兄弟俩多次参加创业大赛,积累销售经验、吸引投资者关注;当地人社部门还把他们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带着他们跑了不少展销会,让灵芝卖得更远。
兄弟俩的合作社名为“悬圃”,取自“悬圃芝田”的传说,相传昆仑山顶谓之悬圃,仙人在此种植灵芝。如今,随着养生文化逐渐兴起,兄弟俩的“悬圃”灵芝凭实力“出圈”,灵芝切片、灵芝孢子粉、灵芝茶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奉献的青春:“我们是创业者,也是家乡建设者”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好政策,如今,我们也要回馈家乡。”身为党员的他们主动承担起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责任。
悬圃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本村和周边村107人成为社员,大家以资金或土地入股,每年分红,还可以在种植基地打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我们都能在这儿找到活儿干。”大棚里,65岁的张菊香正坐着小马扎修剪灵芝,“装菌棒、消毒、剪枝,这些活儿也不累,每个月收入还不少,知足。”
灵芝种植的好前景还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回到农村。2021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任丘市堤东村村民郭海峰到合作社考察学习后,决定回家乡发展,“有合作社为我们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秋天还回购产品,返乡创业心里踏实。”在兄弟俩的示范带动下,已有20余名青年返乡,从事灵芝种植、销售等相关工作。
灵芝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兄弟俩也越来越忙,他们每年开展多场免费技术培训,传播农业知识;2022年,兄弟俩申报的“任丘灵芝”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批,他们正在与高校合作,不断提升灵芝产品品质,拉长产业链,并将其制作成饮品、盆景等;合作社发展成占地300余亩,集灵芝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观光型生态园,接待参观考察5000余人……
“新农人的优势在于学习能力强、政策吃得透,有更开阔的视野、更明确的品牌意识。”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韩子南和韩子夜兄弟俩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是创业者,也是家乡的建设者,现在我们计划依托灵芝种植,发展观光旅游,打造家乡农旅融合新亮点,为乡村振兴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