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诚琳)11月21日,定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以“扎实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绘就定州生态美丽画卷”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重点聚焦定州市人民检察院积极贯彻落实省人民检察院关于“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活动中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保护“四个领域”及“八个一批”工作要求,围绕服务定州市“1368”发展布局,不断细化工作举措,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助力定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发布。
提高政治站位,深度融入党委中心工作。定州市人民检察院立足定州地域环境特点和检察履职实际,将专项监督融入全市“夯实生态基础”及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之中,明确“四个领域”的重点内容,研究制定符合定州实际的专项监督可行性方案和具体措施。同时将省院专项监督会议精神及专项监督可行性方案和落实措施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报告。
凝聚共治合力,保障专项监督提质增效。强化协作配合,组织成立专项监督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与定州市人民法院、定州市公安局及定州市生态环境局等市行政执法部门签订协作配合机制,共护全市人民群众生态资源权益。与唐河、沙河上下游检察机关分别签订唐河、沙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共建入白洋淀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屏障。综合运用行政、民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等办案方式,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拓展案件线索来源渠道。公开招募公益诉讼志愿者94人,截至目前,公益诉讼志愿者提报线索7件,立案5件,成案率71.43%;深度参与检察办案3次。通过指挥中心办案平台推送线索42条,立案8件,成案率19.05%。加大办案科技支持,采购新型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等辅助设备,建成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室、公益诉讼指挥中心。出动无人机辅助办理案件5件,其中1件利用无人机取证支持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全省公益诉讼检察技术典型案例。
聚焦办案重点,推动专项监督见实效。在保护大气环境工作中,主动融入全市扬尘污染治理行动,加强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立案3件,督促整治扬尘污染企业2家。保护水环境工作中,充分发挥“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作用,针对发现的违法堆放建筑垃圾等侵占入淀河流河道问题,督促清运建筑垃圾10余吨。保护土壤环境工作中,主动出击,针对随意丢弃生活、建筑垃圾等系列问题,立案7件,清理垃圾2600余吨。保护生态资源工作中,聚焦江水置换、自备井关停等,召开违法取水井关停专项监督吹风会,截至目前,立案3件,制发检察建议3件;共关停违法取水井600余眼。与定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效联动,就加强耕地资源保护进行深入沟通,共办理耕地资源保护领域案件7件,制发检察建议6件,督促保护耕地48.52亩。依法能动综合履职,加强融合履职,打好“刑事惩罚+公益修复”组合拳,办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件,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修复费用118万元,持续加强砂矿资源保护。
强化宣传浓氛围,持续提升专项监督影响力。制作并发放团扇、手提袋等文创产品3500余份。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州秧歌”的形式创作“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文化产品——《利剑出击治污染》定州秧歌唱段,在定州市2023年重阳节文艺展演活动中现场演绎,制作“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宣传片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展播。在《法治日报》《河北法制报》刊发相关宣传稿件4篇。在汽车站、公交站牌、商业广场、高速口等重点广告位及25个乡镇(街道)张贴海报1000余张,播放宣传视频400余次。举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检察开放日活动2次,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发布会还通报了在“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活动中办理的督促整治人居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督促整治违法占用耕地行政公益诉讼案、督促整治扬尘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3起典型案例。同时就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职责范围、群众的参与方式及“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下一步工作谋划等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