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山寨”已成为热得发烫的词汇,“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随处可见“山寨”的身影。它们无事不仿,无物不仿,就连人们高度关注的食品行业也被“山寨”了。
笔者周末回老家,在农村的小卖部狠狠地被山寨食品“雷”了一把——“康帅博”方便面、“伊列”酸酸乳、“云碧”汽水、 “可日可乐”、“金龙油”、 “雪露”汽水……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价格也便宜的惊人。我们且不说山寨产品的是非对错,但“山寨食品”却是利少弊多。一些不法企业针对消费者喜欢知名产品的心理,仿造那些大众熟知的品牌产品包装,蓄意误导、欺骗消费者。今天你的“脉动”饮料卖得好,明天我就生产“脉劫”饮料,包装一模一样,仅是标识的一字之差,不细心的人很难发现。这样“傍品牌”的“山寨食品”明显是在侵权,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在农村,“山寨食品”遍地开花,主要是因为农民的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意识要比城镇居民低。有的农民明知道是“山寨食品”,但考虑到被仿造的知名品牌的价格比较高,而“山寨食品”乍一看很难分辨真伪,且价格便宜,能满足自己对名牌的心理需求。可是,这样的“山寨食品”能吃得安全,喝得放心吗?笔者认为,“山寨食品”生产企业缺少自主创新意识,今天仿你的,明天仿他的,长期以往,谁来搞创新。况且,对于一个投机取巧的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能有保证吗?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应该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尊重创新,支持创新,不生产、不销售、不消费“山寨食品”,让“山寨食品”远离农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