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湖
半年前热播的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多方面反映了美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现实生活中,舌尖派生的餐饮文化,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央视曾报道,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舌尖上的中国”,背后更有“舌尖上的浪费”。目前,在我市,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不论是红白喜事上的宴请,还是家庭聚会、朋友聚餐,绝大部分都在酒店举行。而这些宴请中的餐饮浪费,与其他地方一样,同样触目惊心。
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很多人已经对中国式“剩宴”司空见惯。不论是高校食堂还是各类餐馆、饭店,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中不乏好食物,餐饮浪费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究其原因,“剩宴”源于好“面子”。很多人因为讲面子、讲排场,多点菜成为体现热情的方式,应酬时会点很多菜。明知道是浪费却因为“面子”问题,菜肴点得太多而剩下吃不了,又不好意思打包,而且就算打包,之后又不一定会吃,到最后还是完全浪费。
为避免和杜绝更多的盛宴变成“剩宴”,我们能做的首先是倡导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引导大家理性消费,不要为了讲面子、讲排场而多多地点菜,同时也要让大家意识到“打包”不是一种丢脸的行为,能打包就打包。其次,要引导社会形成这样一种舆论,大吃大喝的招待方式是落后的、愚昧的、老土甚至是荒诞的方式。简单节俭的吃饭方式与低碳生活、环保理念一样,符合国际观念,是新时代的新潮流。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盘饭菜,从播种到端上餐桌,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杜绝浪费从我做起,让节约成为自觉和习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