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论贯彻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智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贯彻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实现百万人民的“定州梦”,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兴市发展之路,把文化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力推进文化民生建设,用文化“软实力”夯实发展“硬支撑”。
一条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必然包括文化的科学发展路径。一个城市,如果没有雄厚的文化软实力作支撑,未来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没有文化底蕴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定州作为千年古县、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底蕴深厚,名人辈出。五千年的历史积淀让古城定州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在保定乃至河北都独树一帜,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提高发展“软实力”上具有无与伦比的条件。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不但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要发挥好文化引领的作用,在文化产业化上做大文章、做好文章、做足文章,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社会与文化和谐共荣,才能真正实现伟大的“定州梦”。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是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产业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爆发力,由小到大,变无形为有形,甚至无中生有,体现创造力。因此,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兴市发展之路,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集中精力抓文化及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市正处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培树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深入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十项十佳”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要提质扩面,在此基础上开展“十项十佳”百面旗帜评选,形成制度,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正气,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要融文化建设于改善民生之中,围绕群众需求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专长的文化带头人,组织创作一批原创性、本土化的精品佳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提升。
文化产业化是文化发展的现实路径。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我市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把实现文化产业化作为一项主攻方向,用定州最闪亮的东西跟别人比,打造定州发展的“金名片”,扩大定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争创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要搭建平台,构建载体,组建文化产业基金,面向本地文化产品和产业发展,每年选出1-2项进行扶持,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突破口,引进合作伙伴,逐步做大做强。要积极创造反映定州名人的文化文艺作品,深入挖掘定州典故、传说、民间艺术,打造一批文化精品。要充分依托我市文化资源,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专业管理人才,积极打造旅游龙头项目,推动定州旅游逐步形成气候。
文化是根,教育是叶。教育是我市的一张“王牌”,要充分发挥我市的教育资源优势,推动定州向全省乃至全国教育强市迈进。要整合资源,切出一块进行市场化运作,为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奠定基础。同时,职业教育要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合理设置专业,培养更多实用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文化滋养着生命力,文化激发着创造力、铸造着凝聚力。大政方针已定,宏伟蓝图绘就,全市上下只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兴市发展之路,释放文化精神领域的先进生产力,就能够形成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实现我们伟大的“定州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