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闫韶红
随着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一条条土路被推平;随着混凝土的流动,一条条光滑的水泥路呈现在人们眼前……三伏天,一走进周村镇南辛兴村,立刻就能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那股热火朝天的干劲儿。
快步穿梭在几处修路现场的村党支部书记晋克军头发已经花白,汗水顺着发尖往下淌。然而,他却像电视里奔跑着寻宝的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
发挥支部的堡垒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一班人带头加强理想信念、党的宗旨、科学发展观、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使“两委”干部的发展意识、服务水平和致富能力普遍增强。认真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工作各项任务量化分解到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认真领悟党的政策、方针,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同时,全力做好党员队伍发展工作,把群众中的先进典型作为发展对象认真培养,严把思想政治关,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目前,村党支部培养的积极分子15名,预备党员2名。通过学习实践,村党支部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更高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南辛兴村内的5条南北大街年久失修,东西街巷22条土路难行,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年来修路的呼声不断。村党支部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愿,决定硬化村内5万多平方米的道路。
决议一出,立即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拥护,并经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等表决通过。都说,决定容易做事难。但是,却难不倒勤劳朴实的南辛兴村干部。为了节省资金,村里不再对外承包工程,而是由村“两委”班子集体协商、决定修路的各项事宜,村民则直接参与施工和监督。虽然这样增加了村“两委”干部的工作量,但是却激发了村民的热情,大家主动参与到村路建设中。
“既然要修路,就要保障质量,我们几个老党员就负责来回巡视。”老党员陈占友说,不论烈日还是下雨,他们的村民监督小组每天都在施工现场监督。
为了切实保证施工质量,村干部两人一组,分别负责一项具体事务。晋克军负责全面工作,几个施工点来回跑。晋克军一边指挥着施工,一边介绍着:“路面施工结束后,还要进行绿化、亮化,并对原有的路灯进行检查维护。已经停用的废旧塑料市场,我们将建成占地30多亩的小型公园,配齐娱乐健身设施。到时候,村民在工作之余,就能有一个舒适的休闲场地了。”
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南辛兴村耕地2980亩,800多户,4100多人,是一个农业耕种为主的村。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在各届党支部的领导下,从废旧塑料收购、分拣、加工、销售等做起,最终依靠废旧塑料产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家家户户从事塑料加工产业,最繁华的时期,村里工业小区的变压器达80多台,每天进出厂区的运输车辆车水马龙。
然而,30多年的废旧塑料产业发展,不仅让村民积累了财富,还带来了附加产品“环境污染”。到2000年的时候,占据村内大街和村民院落的小加工厂,因为污染问题切实影响到了村民自己的生活。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党支部规划了村外塑料市场和工业小区,专门发展塑料工业。“当年,村里都不敢晒衣服被褥,刚拿出去一会儿,被子上就落一层灰。”一位村民回忆说。
时光进入2015年,广大干部群众对环保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国家的环保政策也越来越严格。在村内工业小区的塑料加工厂,由于没有能力上马环保设施而达不到环保要求,必须取缔。村里的塑料
加工产业面临灭顶之灾!
是要绿水青山,还是要塑料产业发展?这个似乎是“二选一”的问题难倒了村里的干部群众。“既要绿水青山,也要塑料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从解决民生角度考虑问题,用发展的思路解决难题―――筹划建设占地1万亩、总投资200亿元的北方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引导塑料加工企业入园生产,集中配套环保设施,彻底解决小企业无力投入环保设施的难题,为我市塑料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招“筑巢引凤”,让几乎陷入绝境的塑料产业找到了出路。但是,仍有一些加工企业不愿意搬迁入园。原因很明显,建新厂需要花钱。这,直戳企业的软肋。面对紧迫的环保形势和压力,村党支部书记晋克军一马当先,率先拆除自家的2台变压器,第一批搬迁入园进行生产。紧接着,干部党员带头迁厂入园。这下,企业主们有了主心骨儿,纷纷入园或做着入园的准备。
如今的南辛兴村,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议发展的信心十足。“今年,市委授予我们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晋克军说,“今后,我们要继续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