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报言论>>

在狼烟中奔突的年轻人―――听革命烈士张重保的儿子讲父亲

时间:2015-08-20 14:44:19  来源:  作者:

 

记者闫韶红赵子超
在开元镇内化村一带,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抗战时期的一段残酷历史―――内化炮楼日军残杀我军民事件。那一次,共有7人同时遇害,其中,就有时年24岁的张重保烈士。模糊的印象高大的形象
“我父亲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更没有其他遗物,只有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保存到现在。关于‘父亲’的印象,全部来自家人以及和他一起战斗过的同村乡亲的讲述。”日前,记者见到张重保烈士的儿子―――我市老干部张继宗同志,他为我们讲述了张重保烈士当年的事迹。
其实,这一对父子曾经谋面,只是时光短暂。张继宗出生第58天,张重保就牺牲了。
张重保是我市开元镇东念自疃村人,生于1920年3月,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牺牲于一九四四年农历七月十五日。1983年,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因为牺牲时年仅24岁,张重保烈士的形象也永远定格为那个血气方刚、有民族气节的年轻人。从张继宗的讲述中我们感觉到,虽然父亲的形象在他心里是模糊的,但父亲的精神与形象却是高大的,永远贮存在他心中。
据张继宗讲述,大约1955年的一天,正准备考初中的他在村里遇到一个人。这个人名叫张新义(建国后曾任大杨庄乡乡长,已去世),和张重保是同龄人。张新义拿过张继宗的书包,翻看他的作业本。然后告诉他:“你的名字写错了,中间这个“记”字应该是继承的‘继’。”
原来,张新义和张重保虽辈分不同,但关系却十分好,当年曾一起跟随抗日组织搞活动。张继宗的名字就是张新义取的。张继宗上学后,常常把“继”字写成“记”。张新义告诉张继宗,“继”字有讲究,不仅是承继祖业的意思,还有继承父亲遗志、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重要含义。也就是那天,张继宗才从张新义的口中得知了父亲被日军杀害的事实。从那以后,张继宗牢牢记住了自己名字的写法。惨遭杀害英魂永存
为详细了解父亲被杀害的经过,张继宗在成年后,多次走访本村的知情人,包括曾任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的赵进银以及建国后赴外地任职的多名老干部。从众人的讲述中,张继宗获悉了父亲在世时的革命活动和牺牲的过程。
原来,在1942年前后,日军加紧对冀中平原的疯狂扫荡。冀中平原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处于日军封锁的恐怖状态。当时的定州(定县)乡村,日军的炮楼林立。而耸人听闻的北疃惨案就发生在1942年的5月。据资料记载,内化日军炮楼建于1941年7月,驻扎着20名日军,60名伪军。
张重保所在的东念自疃村和内化村毗邻。最初,他在东念自疃村青年抗日先锋队任指导员。后受上级指派到某抗日小区任小区委员,主要工作是秘密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壮大党的队伍,开展敌后抗日活动。
为了完成一个个紧急任务,张重保和同志们多次夜间奔袭,开展破坏日军铁路、埋地雷等工作。一九四四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晚上,已经在抗日小区工作的张重保秘密潜回村,参与党组织活动。放哨的同志突然来报告,日军正从定县县城西关出发,往这一带赶过来。
正在开会的人们并没有枪支等武器,只好和村里的老百姓一起暂时躲藏起来。当时,玉米收获后,秸秆捆成捆,护靠在一起形成很多玉米秆垛,竖立在玉米地里(当地农村称玉米为棒子,所以叫做棒子攒)。张重保等人就分头躲藏在玉米秆垛里。很快,日军赶到内化炮楼,会同炮楼里的日伪军展开搜捕行动。很多人被带到炮楼里进行审查。天亮后,时间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经过审查,大多数人被放了回去,少部分人仍被羁押在炮楼里。
据当时的村里人讲述,张重保被捕后,日军仔细搜查,发现他的衣服上有少许墨迹,就作为重点人员进行关押。当天,日军把张重保等人赶到一口水井旁边,全部用刺刀刺死后投入井中。日军撤走后,村里人前去收尸,目睹惨状,痛不欲生。这7人中,除1人是内化村人,其余都是东念自疃村人。当时东念自疃不足200户,6家同时办丧事,悲声与恐怖阴森的气氛笼罩了整个村庄……
烈士已远去,精神世代传。由于历史的原因,文献对于张重保烈士的事迹记载得并不详细,但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抛头颅,洒热血,追随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日斗争的伟大精神,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当年狼烟四起,烽火连天的岁月,有多少和张重保一样的年轻人,英勇地奔突在硝烟中,在这场全民族抗战的斗争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奋勇直前。他们的经历和故事,筑成了一座座生动的抗战历史纪念碑。让我们永远记住和缅怀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并把他们的精神世世代代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