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文化>>

马应龙

时间:2010-06-11 10:54:11  来源:  作者:

马应龙,清道光年间(生卒不详),祖籍定州市回民街。明万历年间(16世纪中叶),“定州眼药”创始人马景标博览医学,经学典籍及木刻版原模,对祖国医学内、外、牙、儿、妇科皆有一定研究,尤以眼科为长,历经潜心研究,对文献所载眼科方剂比较分析,大胆创新尝试,反复试验自制成药,取名“定州眼药”。
  马应龙为马景标“定州眼药”第九代传人,以制造和经营眼药为业,设店于定州城内北街,并将“定州眼药”更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正式投放市场。后在清风店镇设立马应龙眼药分店。这是“马应龙眼药”发展的滥觞时期。名贵的原料,精心的泡制,可靠的疗效,历代人的斟酌、充实,为“马应龙眼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应龙的儿子(马景标第十代传人)马兴雄心勃勃,计划甚伟,他要打破地域的局限,把“马应龙眼药”广泛送到城镇和乡村。清咸丰年间,他择日偕家人、帮工,带着眼药、钱粮来到北京发展,在北京前门外西河沿真武庙侧租得一宅,修葺门面,整饬店柜,郑重的将“马应龙眼药”送到北京人面前。
  “马应龙眼药”以其对眼疾的卓效赢得了北京地区患者的信赖。一时闻名遐迩。当时北京流传着“身穿瑞蚨祥(布店)、脚踏内联升(鞋店)、头顶马聚源(帽店)、眼看马应龙(眼药店)”的说法。表明了“马应龙眼药”已成为北京人交口称赞的眼药了。
  几年后,生意日渐兴隆,集资日渐增多,并开设了子店,然遵“穷则变、富则不迁”的古训,株守于故地,终不迁徙。西河沿遂成为永久性的经营眼药的中心。至今,这古老药店由马景标第十二代孙马永福居住着,门上高悬着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题写的牌匾。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南方眼药市场大开,需求量大增,在马应龙的孙子(马景标第十一代传人)马丽亭的主持下,迅速在全国发展了十三家分店。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大江南北的“马应龙眼药”供应网。并在上海英国领事馆办理了药品出口证件,开始销往欧美及东南亚地区。日本侵华后,眼药生产一时处于低潮。
  “马应龙眼药”在研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有着传统的特色和规范,采用名贵的中草药,诸如麝香、熊胆、珍珠、琥珀、冰片等。选材唯优唯真,忌劣忌假。才使其四百多年昌盛不衰。有些药厂曾攫取“马应龙眼药”药方,如“方”炮制,终不得其密法,故马应龙眼药从末为冒牌假药所惑乱。
  “马应龙眼药”适应症广泛,可治疗多种眼疾,在欧、美、东南亚诸国均有相当大的市场。
  “马应龙眼药”以质取胜,民国五年获农商部奖,民国二十四年获实业部优等奖、全国铁路沿线一等奖,民国二十五年获南京市政府优等奖等。
  解放后,眼药生产实现了半机械化,仍供不应求。直至公私合营后,马丽亭调任北京市药材公司工作,北京马应龙眼药才终止生产。而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仍生产着“马应龙眼药”及系列产品。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走进古中山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