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遗留有丰富的文物古迹,除定州八景外,还有其它众多的名胜古迹。
定州贡院
俗称考棚,位于城内东大街路北,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完整的州属贡院。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院布局原为中轴对称式建筑群体,规模庞大,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大门、二门、魁阁号舍、二堂、后楼。大门两侧设东、西辕门,贡院西侧为演武厅、文昌宫、马道等。现影壁、大门、魁阁、号舍、大堂、后楼保存完整。魁阁号舍是考文贡生和秀才的正式科场,是贡院的主要建筑,可容纳考生百余人。魁阁为明间九檩,庑顶三坡五脊,外观由七个攒尖顶组成,全貌呈品字形罗列,尤如燕翅疾飞,又宛如七星北斗横挂苍穹。整座贡院建筑气势雄伟,别具一格,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历史见证。
汉中山王墓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其子刘胜为第一代中山王,定都卢奴(今定州),从此开始了两汉十七代中山王长达三百多年的统治。中山王死后,除靖王刘胜墓在满城外,大部分都葬于定州境内。这些王陵中,简王陵(东汉第三代中山王刘焉)、穆王陵(东汉第六代中山王刘畅)、怀王陵(西汉第六代中山王刘修)、孝王陵(西汉第八代中山孝王刘兴)已发掘,并出土了大量文物精品,为研究定州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在艺术上、科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其它王陵现仍未发掘,有待进一步保护。2001年6月25日,汉中山王墓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志寺塔基地宫
位于定州贡院西侧。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地宫坐北朝南,砖筑方室,全高2.34米,墙高1.1米。宫门呈门楼式,内部四壁砌圆形砖柱,柱上作仿木斗拱。出土遗物700余件,可分两大类:一是佛骨舍利;二是为供奉舍利而施的物品,有金、铜、铁器、玉器、瓷器、漆木器、丝织品和货币。数量大,等级高,錾文内容丰富,仅金银器就有200余件。与佛教有关的造像和法器有菩萨像、天王像、阿育王塔、香案、舍利棺椁、宝函、阏伽瓶、锡仗、钵盂等;日常生活用具有杯、盘、碟、碗、炉、罐、瓶、盏等;出土石刻有石碑、大理石函、灵帐等,其中铭文和墨书题记记述了供奉物品的名称、数量、器重、奉献者的名衔以及静志寺的兴衰变迁。地宫入藏的瓷器115件,几乎全部是北宋早期的定窑产品,胎质平薄细腻,造型端庄优美,釉色柔和洁净。不仅器物种类繁多,质量好,而且时代可靠。过去较为罕见的瓶、盒、罐、炉类器物多达60件以上。地宫还入藏了玻璃器37件。塔基地宫本身的建筑形式和附属它的壁画,都是10世纪末罕见的遗迹。其壁画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谐调,线条洒脱流畅,敷色精致鲜艳,表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1982年7月23日,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众院塔基地宫
位于定州市人民政府北侧约500米处。1982年7月23日,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宫建于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为砖筑,呈方形,穹隆顶。北壁长2.64米,东壁长2.67米,西壁长2.64米,全高3.07米。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供奉物106件,有金器、银器、瓷器、石刻、壁画等,其中有55件北宋早期定瓷。地宫东、西、北三壁均有彩绘壁画。地宫顶部绘有飞天、凤凰,间以散花、流云,地宫壁画构思卓绝,技法娴熟,线条流畅,着色轻淡相宜,行笔飘逸,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精品之作。
大道观玉皇殿
大道观是元代道教建筑,占地面积 2000平方米。原为中轴式群体建筑,后屡遭破坏,现存中殿即玉皇殿。该殿颇具元代建筑的典型减柱造特色
晏阳初旧居
位于市区中山东路路南。四合院布局,坐南朝北,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占地面积573.4平方米,建筑面积410.2平方米。1929年,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曾举家迁居于此。1984年6月,晏阳初旧居开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衍为晏阳初旧居题写铭文“晏阳初旧居”。同年9月1日,定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定州市博物馆在旧居院内辟设了“平教会专题展览室”。晏阳初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的邀请,回国观光,并到自己旧居参观。晏阳初见旧居保存完好,非常激动。1990年6月,国际乡村建设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与会7个国家的来宾及有关人员曾莅临旧居参观。旧居于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
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是四合院式建筑,垂花门楼面东而开,两厢为南北讲堂。正殿坐西面东,建筑形式为布瓦庑殿顶卷厦勾连搭,斗拱为五铺作垂昂计心造,分转角、柱头、补间三种,寺内“开天古教”匾是乾隆亲笔御书。正殿两侧立有石碑四通,记载着该寺的兴衰变迁。元至正八年《重建礼拜寺记》,被视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最早的一幢汉文碑,第一次将“回回”这个称谓同伊斯兰教相联系,最早将先知“穆罕默德”名字译成四字汉语,首开以儒释伊的先例。
定州文庙
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唐大中二年(848年)。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多次拓建与增修,规模恢弘,历史上曾称作府学、州学或学宫,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元时,规定“有司上任先谒孔庙”。明代盛况空前,每年皇帝降香用乐队110人。明末兵灾,悉为灰烬。清代多次修建。今存东、西、中和两个毗邻的北院,有大成殿、戟门、官厅、魁星阁、崇圣祠、棂星门、节孝祠、明伦堂等建筑,基本保持了明代以前的建筑群风貌。
王灏庄园
王灏庄园是清代定州富豪王灏的私家宅第,俗称西关王家大院。王灏,字文泉,号坦圃,清咸丰二年(1852年)中举,诰受中宪大夫,曾着有《括斋文集》、《畿辅地名考刊》、《畿辅丛书》等书。
王灏庄园始建于清代中期,整体建筑略呈东西长方形,南北宽150米,东西长200米,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布局分两片。西片为中轴对称式四合院建筑,基本参照《清工部工程则例》设计,同时又具有北方传统民居风格。王家大院的主体是几组几进,依次排列,流线分明,错落有致。承袭定州房屋坐北朝南古制,依照前堂后寝的格局排列,以正为尊,以左为上。东片为王灏的官邸,房屋均系坐北朝南依次向东纵深排列的连环四合院。主体结构为清代小式木作台梁式构架,建筑形式为砖石木混合结构。青砖灰瓦,磨砖丝缝,明柱飞檐,雕梁画栋。王灏庄园作为历史的凝缩点和文化传承,展现了我国清代北方富豪之家的建筑风貌,体现了我国北方居民建筑之精华,是定州建筑史上建筑艺术的重要标志。1993年7月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城门
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嘉靖元年(1522年),州牧匾其门为“永安”。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匾其门曰“迎泰”。清代康熙、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又有几次重修。今存明代南城门洞三座,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城门高大,青砖砌壁,内填夯土。两侧城墙为夯筑,内外壁镶砖,厚度为1米。1999年,定州市人民政府把修复南城门作为文物旅游开发项目之一进行恢复修葺。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竣工,完成了南城门楼门、中门、外门、城墙加固、城墙上下踏道等工程,复匾“迎泰”,再现了古城门昔日雄姿,成为定州市文化文物旅游新景点。
八角井
八角井位于城内北门街西侧,俗称八角琉璃井,开凿于明代。明万历末年(1619年)于井北建龙王庙。相传清雍正初年(1723年)井中有似蜿蜒的两条龙子,倏忽变幻,雨泽随降。因此,又称龙井。井壁呈八角形,由特制琉璃弯砖垒砌。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井上建八角亭一座,占地面积400平方米。1966年8月,井被土填平,1988年该井被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来佛
位于城内东北隅。佛寺座东朝西,台基南北长15米,东西宽22米。造像底座系两块大理石砌成,上雕覆莲,接近地面成方形底盘,座约1米。石佛全身高约8米,头部直径为80厘米。造像通身系一块大石雕成,两手分上下,赤足立于莲座上。石佛雕像逼真,技艺精湛,堪称北魏造像之精品。
兴国禅寺
俗称兴国寺、花塔寺,位于市中心东北角一公里处。兴国禅寺始建于金代,现占地5亩,主要建筑有山门一座,东西大殿各一座,殿内有弥勒尊佛、四大天王等佛像,是僧人和佛门弟子活动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