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就是知了的前身,小时候我和两个妹妹常常一起去找“老牛”。
记得麦熟以后伏天以前,等天下了雨,地上潮湿时,树底下就成了“老牛”的“集聚地”,我们当然不会放过收获“战利品”的好机会,但这得等到天黑,“老牛”才肯爬出洞来。吃罢晚饭,我们姐仨迫不及待地提上小桶出发了,先在自家的院子里到处找找看,主要是看地上有没有小孔,有“老牛”洞的小孔,内壁四周很薄,用手指一抠小孔就大了,肯定有“老牛”,把食指伸进去,让它抓住手指,慢慢往上拉,“老牛”就会从洞里被“骗”上来,有时它的警惕性还很高,不会轻易“上当”,我们就用一根麦桔秆当“梯子”,伸进洞里让它爬,这要耐心地等它抓牢,再快速地提上麦秸秆来。可是,也有无论你用什么计策它都不会“上当”的情况,那就只好用勺子刨了,刨的时候得小心,先刨洞的周围,生怕伤害到它,但也有失误的时候,那就只好惋惜的扔掉。
天渐渐暗下来,这时“老牛”就会自己爬出洞,那样我们就会轻而易举地在地上“拾”到它。它天黑以后爬出洞,可能是为了不易被人发现,出于本能的保护自己。它爬的很快,总是准确地冲着长有树的地方爬,若它爬到树上,我们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树的一侧,就很容易发现它,找到它这很有窍门儿哩!
天完全黑下来,小桶里的“老牛”也满满的了,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你抓着我,我抓着你,好似在打架,非要站在别的“老牛”身上爬出小桶,你压过我,我压过你,那阵势很是“残酷”。
每晚我找的“老牛”都比小湖泊妹她俩多,她们总是觉得我很厉害,很了不起,我当然也很洋洋得意。把我们找来的“老牛”用筛子扣上,或让它们爬在窗户上。第二天清早,大部分“老牛”就会蜕变成了知了,刚蜕变成的知了身子和翅膀都是嫩嫩的绿,只有小部分没蜕变,这是因为盛在小桶里伤着了它们。
我们的“战利品”,妈妈会做成油炸“老牛”、油炸“知了”,吃着这样的“大餐”,我们姐仨笑了,妈妈也笑了!我们笑得是那样的开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