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傍晚走过文博园广场,总会被节奏明快的广场舞所吸引,即便是不会跳,也会跟着优美的旋律轻轻地吟唱,工作一天的疲劳也随之烟消云散。
我常常想,为什么广场舞能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为什么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年过古稀的老人都能哼唱几句《最炫民族风》;为什么“高、大、上”的电视节目没有将人们吸引在家中,反而“草根”运动却占据了人们晚上的黄金时间?答案也许能从创作者身上找到。
从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到1980年“二为方针”的提出,再到党的十六大强调的“三贴近”原则,都清晰地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及文学创作者指明了方向───为人民放歌,为时代立言。通俗地说就是要“接地气”。从古至今,大凡传世之作,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无论是描写铁马兵戈的《三国演义》,还是苦难岁月里的《松花江上》,再到《走在春天里》的改革开放,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贴近群众、融入群众、反映群众的优秀作品,文学作品只有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才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创作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年,赵树理、柳青、丁玲、路遥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创作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有着生活的原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人民是创作的土壤”,文学创作者只有在田间地头挽起裤管同农民一同插秧;在庭院天井同老百姓一同喝茶聊天;在井下煤窑同工人一同挖煤……才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作品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当前,定州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正处于大有作为的快速发展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广大文学爱好者一定要立足定州大地、传承定州文化、讲好定州故事、唱响定州声音,创作出更多反映百姓生活、弘扬社会正气、讴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中山》2014.3卷首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