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文化>>

传承和弘扬定州秧歌戏的一部好书

时间:2015-01-09 10:14:22  来源:  作者:

―――读《定州秧歌戏史暨艺术特色》
作者: 李占吉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郭福彬和国家级秧歌戏传承人张占元合作编著的《定州秧歌戏史暨艺术特色》一书,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总结定州秧歌戏的好书。该书从历史的角度,从定州秧歌戏的发展历程着笔,较详细而又较真实、令人信服地介绍了从苏东坡来定州开稻田,教唱秧歌到今天,近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开创了研究传承和弘扬秧歌戏的先河。
我说她“先河”,并不为过。定州研究学习秧歌的人并不少,定州秧歌戏千年了,在苏东坡任知州期间发展了定州秧歌,可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形成的?
在公元1093年、1094年及1095年,是秧歌的萌芽期,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是怎样的?苏东坡是大文豪,又是怎样教唱秧歌的?苏东坡又是怎样推动定州的文化事业繁荣的?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该书都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这不能不说是对定州秧歌戏的有效探索,是秧歌戏的研究者、爱好者,不得不学习和研究的。
北宋在1127年被金国灭亡,金国统治了黄河以北100多年,这100多年里,定州秧歌面对游牧为主的金国统治,又是怎样传承下来的?到元代又是一个马上统治的国家,我们汉人又是怎样把傲霜的秧歌传承下来?当时与关汉卿齐名的戏剧家庾天锡曾任定州(当时称中山府)府判,他是怎样支持发展定州秧歌的?书中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非常难得。从北宋到清朝,从清朝到民国,从民国到新中国的建立至今,历经艰难坎坷的千年路,才有了我们今天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时代,唱遍周临省市,使民众喜闻乐见,深入百姓的定州秧歌戏。
该书不仅使我清晰了定州秧歌戏的渊源,而且知道了定州秧歌与其它剧种的一些区别。中国戏曲是歌、舞、剧三者的综合艺术。通过演员的唱、对白、动作,再加以音乐渲染配合,形成艺术,塑造人物形象,完成一个故事的演绎。定州秧歌戏与其它剧种有其共性,也有其不同。定州秧歌,在语言风格上,通俗易懂,风趣诙谐;在语言结构上,上句短,下句长,许多句末是带乡土语的儿化韵;生、旦、净、丑都是一个嗓音……类似东北的“二人转”,曲调优美,表演幽默,源于农村,深受百姓的喜爱。
郭福彬年轻时就与秧歌戏有缘,学习苏轼,书写苏轼,写秧歌戏,排演秧歌剧。后由中学校长调市秧歌剧团任职,更附其意,绸缪情意,夙愿得偿,为其创造了环境;于是看演出,看剧本,学才艺,为戏剧的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勤奋好学,不管走到哪里,要去的地方就是书店、书摊,对自己有用即买,哪怕书中所用不多也要买下,或摘抄或拍照,广泛收集资料,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他夜以继日,孜孜不卷,阅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戏曲通史》、《中华文化全知道》等上百部著作。经过多年呕心沥血,历尽心思编写了《定州秧歌史暨艺术特色》一书。为掌握详实准确的材料,他除了通过书本收集资料,还深入机关与农村,去集录和采访,曾先后去了二十多个村镇,采访了一百多人。年近八旬的他,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笃行不倦,锲而不舍,又为世人奉献了一部珍贵的著作。该书不但对定州秧歌戏史做了论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定州秧歌戏表演艺术,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戏剧艺术,都有它独特的艺术特色,都有它出色的表演技巧,有它吸人的艺术功底。定州秧歌戏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由于她具有出色的表演技巧,吸人的艺术绝活。秧歌的表演技巧,艺术绝活,是定州秧歌戏的宝贵财富,是传承和弘扬定州秧歌的基本所在,是生命所在,所以它对演员就更加弥足珍贵了。就得学习,就得传承,就得弘扬,它是定州秧歌戏发扬光大的千年大计。
该书对定州秧歌戏的语言艺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多个例证,做了分析,从语言的结构,从语言的生活化,从语言的细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它对演员的演唱和从事剧本的创作都有指导意义。
该书第三章《秧歌戏剧曲谱的创作艺术》是张占元同志创作的。他是国家级秧歌戏传承人,人称“秧歌曲谱之师”。《秧歌戏曲曲谱的创作艺术》是搞好秧歌剧本曲谱创造的指导教材,是秧歌戏谱曲创作的珍贵资料。
我生长在定州的农村,定州秧歌戏在我幼年的心灵中铭刻下难忘的记忆。孩童时,我村每年的庙会都要唱戏―――定州秧歌。那时条件差,看“高台”戏,人们对戏喜爱有佳,台前站立一片人群,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昂着脖子,竖着耳朵,看着听着。我记得当时看过《女状元》、《劈山救母》、《借女吊孝》等剧目,使我难忘,常常忆昔。
我祝愿定州秧歌戏如同一束绚丽灿烂的花朵,永远盛开,光艳人间,与日月同辉!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