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文化>>

铜声鼓”传承百年工艺

时间:2016-12-08 12:12:09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赵子超
    牛皮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节日庆典、集会表演中总少不了它的身影。不过,牛皮鼓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可能就少有人知道了。
    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著名的制鼓“达人”―――东留春乡北邵村高氏牛皮鼓传承人高占平。
    家传技艺
牛皮鼓百年声不绝
    在北邵村党支部书记吴开勋带领下,我们来到高占平的制鼓作坊。
    走进院内,一股浓浓的木材清香扑鼻而来,屋前堆放着排列整齐的弧形鼓板,在灿烂的阳光里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屋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类牛皮鼓。
    院落一角,高占平正在一堆木板前忙碌。“这些都是切好的椿木,再晾晒两三天就可以箍鼓腔了。”高占平掂起一块木板,边观察着纹路边说。
    “以前,他都是在家里做鼓。现在由于订单越来越多,家里放不下了。正好,我们村旧小学还有几间空房子,就让他搬到这里来了。”吴开勋说。
    今年55岁的高占平,做大鼓已经38年了。在我市乃至周边县市,高师傅做的鼓可是远近闻名。与其他传统技艺一样,高占平的牛皮鼓制作技艺同样是辈辈相传的,家族五代人都是制鼓工匠,百年来一直延续着这门手艺。
    “从我太爷爷起,家里就开始做鼓。那时候,就是推着小车走街串巷的卖鼓维持生计,由于鼓的质量好、声音好,深受顾客们的喜爱,便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高占平说,“我17岁就跟着父亲学做鼓,父亲制鼓时,让我在旁边认真地看,慢慢就学会了。”
    记者看到,制成的牛皮鼓上面印有“铜声鼓铺”的标记。高占平解释说,“铜声鼓铺”还是客户给取的名字。祖祖辈辈只知道卖鼓,却没有给鼓取个名字。而许多买鼓的顾客反映,他家制出的鼓,敲出来声音清脆,像敲击铜器发出来的声音,所以“铜声鼓”这个名字就流传开了。今年,高占平还申请“铜声鼓铺”商标。
    精工取胜
一年卖出百面大鼓
    制鼓是个细致活,给木板抛光,打磨每一张牛皮,箍鼓腔,蒙鼓等,每一项都不能马虎大意。
    在高占平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制作牛皮鼓的重要原料―――牛皮。“牛皮的选材非常重要,我们选用的是公黄牛皮,公黄牛皮拉力大,声音好,最适合做鼓皮了。”高占平说。
    据高占平介绍,牛皮鼓制作分为鼓身、鼓皮、蒙鼓和调音几个部分。从工序上来说,则有选木、锯板、烘干、刨腔、蒙面、踩鼓等几十道工序。整个制鼓流程中,锯板最为麻烦,要将板材制成弧度相当的弧板,十分考验耐心和眼力。高占平说,制鼓首先要依据鼓的尺寸大小,把木料统一做成弧状,再把这些弧状的木料用胶粘在一起。接下来,要依据鼓面大小裁剪牛皮,做成鼓皮。第三步就是把鼓皮蒙在鼓身上,敲击鼓面、调节鼓音,把鼓皮用铆钉固定,完成蒙鼓和调音。最后,再对鼓身进行整体抛光。
    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高占平说,做鼓的大部分工序都是纯手工操作,一面中型鼓需要3天时间才可以完成,大鼓制作所需的时间则更长。高占平有着近40年的制鼓经验,工艺娴熟,做出来的鼓声音洪亮清澈。“我每年都接到不少订单,仅直径一米以上的大鼓,一年就能卖出100多面,其他的各类小鼓也没计过数,往往一订就是二三十面。”高占平自豪地说,去年,他就春节休息了两天,其他时间都在作坊里敲敲打打,一年到头都忙着做牛皮鼓。
    “这门手艺让我有了生存技能,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可也剥夺了我的闲暇娱乐时间。”谈起自己的手艺,高占平是“又爱又恨”。
    广受好评
高氏牛皮鼓享誉周边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大鼓制作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机械化。但是,高占平还是坚持用手工来传承这一门手艺。除了锯板、抛光这两道工序采用机器操作,其他工序高占平仍是坚持手工完成。
    “制鼓讲究用心,每一道工序都要倾注心力,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正是这份用心,让高占平制作的牛皮鼓广受好评,许多顾客都是慕名而来。高氏牛皮鼓只要在外面一敲,懂行的人都能听出来,这鼓从哪儿买的,“高氏牛皮鼓”的名气因此越来越大。
    高占平骄傲地说,“因为鼓的质量会‘说话’,我们不打广告,却从来不愁销路。”目前,“高氏牛皮鼓”有大鼓、中鼓、小鼓、京板鼓、花盆鼓、腰鼓等各类鼓,远销内蒙古、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戏班、乐器行,在我市及周边县市也颇有名气。
    “家里就我和老伴儿、儿子、儿媳四个人干活,没有雇其他工人。”高占平说,“今年接的订单已经很多了,活都忙不过来。”
    高占平的儿子高楼,今年32岁,和父亲一样,他也是17岁开始学习制鼓。“制鼓的技艺传承到我这,已经是第五代了,父辈们做的都非常好,所以我要做得更好,把我们‘高氏牛皮鼓’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高楼说。
    采访中,高师傅的手始终没有停下来,一会打磨,一会儿箍鼓腔……记者随手拿起一面刚刚做好的小鼓,轻轻用手拍打着,“咚咚咚”的鼓声便一声声传出来,铿锵、饱满。鼓声绕耳不绝,好像在诉说着这古老艺术的魅力,也仿若传递着老手艺人的心声……图为高占平为儿子指点制鼓技艺。
    弘扬中山文化走近非遗传人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