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南地北定州人>>

鹤舞长空翰墨香

时间:2015-03-19 10:41:44  来源:  作者:

―――访定州籍著名书画家杨金亮
本报记者周永赵培见习记者佳艺

 
   
    
 
    
 
    
 
    
 
    
 
    
 
    

人物档案:
杨金亮,别号雨鹤,1973年10月出生于定州,毕业于河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自幼习字、作画、治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经典艺苑签约画家、北京世纪传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多次参加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世界华人书画展、炎黄艺术馆水画名家邀请展、"画妆"戏剧人物主题作品展。书画作品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柬埔寨政府收藏。


中国当代书画如河,堪称百舸争流。其中,有这样一叶扁舟,它顺流不懈,逆流不馁,是那么地坚定、执着。在艺术的海洋里,他多年苦苦追寻,几番搏击、几番沉浮,终于到达了艺术的彼岸。他,就是定州籍著名书画家杨金亮。
“来来,先别忙着采访,让你们看点儿好东西。”一来到约定的采访地点定武书画院,满脸笑容的杨金亮便放下了背包,饶有兴趣地介绍起刚在定州古玩城市场淘到的“宝贝”。他戴着圆圆眼镜,头顶鸭舌帽,穿着对襟儿棉袄,说话谦逊、随和,没有架子,这是记者对杨金亮的第一印象。
“众所周知,书画在创作中既不能脱离传统技法,又要有所创新;既要汲取东方绘画艺术的精髓,又要有所取舍地借鉴西洋画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运笔自然流畅,意境深远,呈现出活泼灵动地画面,引起观众共鸣……”随着杨金亮话匣子的打开,这位集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名家执著追求的艺术之路,清晰地展现在了记者面前―――
如歌童年奋力开启艺术门
童年是记忆深处的一颗火种,如人生初始的一段阳光,更似小巷深处的一首歌谣,即使离得再远,也能深深地铭刻在人的心间。杨金亮如歌般的童年,包含了城市和乡村两个地方。
杨金亮1973年出生于长安路街道办事处新店子村,因为姥姥、姥爷住在北京,打小在北京长大。姥爷是文化人,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小金亮就在朦胧的熏陶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经济相对匮乏,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姥爷怕小金亮乱跑,就常常拉着他到天桥剧场、朝阳剧场、小庄剧院等地看大戏。除此之外,就是玩洋片。洋片是火柴盒上印有人和物的纸面,玩时双方以扔或拍的方式进行“厮杀”,以挣取对方洋片多者为赢。小金亮玩洋片,是因为上面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着他,每逢赢到了自己喜爱的洋片,他总是兴奋地拿着小本子写写画画,反复临摹。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写篆书,一有了零钱,就会买一些名人常用的字贴照着写。”回想起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导师,杨金亮至今记忆犹新:“在光华路小学上三年级时,学校举办了一次大字比赛,只有我写了一幅篆字,当时受到了刘炳森(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其刘体隶书影响甚广)老师的赞扬,他询问了我一些事情,推荐我每周末到北京少年宫学习书法,因为他和沈立(中国文化艺术城艺术委员会理事、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事业发展委员会委员)老师在那儿兼任铺导老师,这为我今后走上书画之路奠定了基础。”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回到广褒的农村,听鸟语、闻花香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每当节假日住进定州老家,杨金亮与小伙伴们在田野里跑着、跳着,摸瓜偷梨,玩得不亦乐乎。晚上,银白的月光洒在大地,织成了一张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这时,杨金亮总喜欢躺在房顶上听《岳飞传》,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每每听读到动情之处,他总会心潮澎湃、泪流满面……
1987年,杨金亮以优异成绩考入定州第一中学。在父亲看来,儿子一定是块儿读书的料,为了让他安静学习,单独开辟了一个小房间。关上房门,寂静无声,独处其间,杨金亮的艺术潜能得到充分释放。雕塑、板画、油画、刻印,行书、楷书、草书、隶书,哲学、文史、传记、手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艺术的营养,似婴儿般地探索着未知的事物。
独立自主、果敢坚毅是杨金亮探寻艺术道路的良好品格。放了暑假,回到北京的杨金亮回番打听,得知了王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老师的住所,就骑着自行车主动登门拜访。此后,他又与孙其峰(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老师取得了联系,精心学习花鸟。
故事往往在最美好的时候掀起些波澜,以成就其后的壮阔。大学毕业后,父亲为杨金亮选择了一条安稳且前程似锦的坦途。然而,每天坐在高速公路办公室里,杨金亮却安不下心来,他有着自己执著的梦想。在那个年代,从事绘画行业多少有些不务正业,可无论父亲如何苦口相劝,杨金亮还是一意孤行。半年后,杨金亮辞掉了舒适的工作,开始了独立创业,在北京市一家文化公司做电视剧节目发行工作。
境界升华一朝晴鹤舞长空
杨金亮别号雨鹤,寓意雨中的丹顶鹤在湖面散步,既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是为振翅高飞在蓄势、等待。
2000年,中国画艺术研究院举办名家邀请展,杨金亮代表河北省参展。在众多美术作品中,他参展的山水和花鸟韵态卓越,蕴涵着极为流畅的美感,无论是运笔走势的布控,还是思维意识的整合,都显示着其高超、娴熟的功力,受到了刘伯舒(徐悲鸿最年轻、也是最后一个门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的高度评价。此后,杨金亮的名字不胫而走。
如果说高中三年是杨金亮知识储备的关键节点,那么2000年至2003年的四年,则是他心灵得到洗涤升华,发生重大转折的阶段。
那时候,南方都市报记者想要采访一批文化界知名人物,杨金亮作为好友有幸相随。在此后的日子里,杨金亮先后与崔自默(艺术史学博士、画家)、张中行(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周汝昌(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杨宪谊(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世襄(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等近百位文坛大家结识并熟知。大家们随性而简单的日常生活,充满哲学韵味的人生态度,站位高远的汪洋博学,无一不感染、影响着杨金亮。通过与大家们的真挚交流,他的精神层次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实质性跨越。
之后,杨金亮的名气越来越大,经常受邀前往全国及世界各地交流创作,难能空闲下来―――
2004年参加炎黄艺术馆山水画名家邀请展;
2005年参加“画妆”戏剧人物主题作品展,同年参加“古巷、品逸”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中日书法交流会;
第七届全国书法展;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
参加杭州西泠印社篆刻个展;
2014年参加美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
同时,多幅作品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柬埔寨政府以及国外收藏家、收藏机构关注及收藏。
融于自然静心方闻翰墨香
书画是语言与视觉的复合艺术,这种艺术的感召力和渲染力是其它东西无可比拟的。观杨金亮的书画作品,意境深远,内涵丰富,不仅凸现了对书法艺术宽博壮阔的审美意象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更融入了本真的自然,实现了传统与个性、景致与情怀的和谐统一。
杨金亮的性格里有一种文人的孤傲和清高,他不屑与体制和市场运作“纠缠不清”。直至现在,杨金亮也很少参加各种评奖类的活动,甘愿坚守在自己的那片天地里。他这种证明自己的方式颇有姜太公钓鱼的意味,然而他足不出户,就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慕名求画。
“我知道有了某某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的名头,作品的价格就会高一些,但我不愿意刻意追求这些。我是搞书画的,不是生意人,艺术对我来讲不是件功利性的事情,我能按自己的意愿创作,选择画与不画,写与不写,这是最大的快乐。”杨金亮特立独行,以其作品探寻知己,奏出了高山流水,只待世间有真正懂他的“有缘人”。
雨过琴书润风来,鹤舞长空翰墨香。如今,杨金亮正与江西景德镇倪顺生、??立之等一批紫砂壶制作大师合作,他以壶作画绘出的作品细致典雅、笔触精妙,颇受人们好评。闲暇之余,杨金亮也会读读书、品品茗,他告诉记者,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想深入大山进行采风,背个背包,带些干粮边走边画,随遇而安,让心境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尽情去追逐、探索艺术的崇高真谛……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