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丨融入协同大局 谱写发展新篇——河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的重要指示纪实

时间:2022-10-09 11:14:00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作者:

喜迎二十大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要求河北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我省强化大局观念,建立对接机制,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实有效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冀时客户端报道 不久前,2022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举办,37个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意向投资额约280.66亿元。

全域对接、全面承接。疏解与承接之间,区域发展格局深刻重塑。

"石家庄市要自觉在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中找准定位,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廊坊市要扎实推进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省委书记倪岳峰到任河北后,奔赴各市进行密集调研,就如何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作出一系列部署。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自觉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发掘用好京津辐射带动作用,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努力使河北成为承接疏解首选地。

在雄安新区,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推进,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

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5个协作平台为重点,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河北集中打造"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积极吸引京津产业转移,不断增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

首衡集团总裁 魏树俭:

我们将持续紧抓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产业发展机遇,最终在高碑店形成"万亿级现代食品商贸物流基地"。

截至目前,首钢、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等一大批疏解项目已经落户,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作为全省承接的单体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一台车"带动形成了千亿级产业集群。河北43个承接平台引进京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5163亿元。

疏解与承接的背后,是资源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跨区域监管体制先河。目前,已有160家医药企业签约入驻园区,总投资487亿元。今年上半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230.1亿元,同比增长39.43%,占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0.77%。京津已经成为河北技术成果供给的重要源头。

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钱兆勇:

研发在北京、制造在保定,既发挥了首都作为科创中心的优势,保持了对高端人才的吸引,汇聚了轨道交通装备的创新资源,落地保定疏解了非首都功能,实现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移。

一体化交通网络"连起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石家庄直通承德的高铁列车、京唐城际即将开通运营,京保、京涿开通了通勤列车。京雄城际开通后,从雄安最快只需50分钟抵达北京西站,19分钟抵达大兴机场。

生态环境持续"好起来"。河北与京津跨境河流横向生态补偿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全线旅游通航。2021年京津冀地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2%,比上一年提高9.5个百分点。

产业协作"串起来"。京津冀产业协作不断深入。今年上半年,全省承接5000万元以上京津产业转移新开工项目270个,总投资1494亿元。

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全面落实。

加快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7%,其中信息智能产业增长21.2%,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增长15.3%,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7%。

加快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河北积极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1%。

加快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河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首都绿色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截至8月初,全省今年完成营造林527.3万亩,完成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3.5万亩。

加快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河北不断抓好国家级和区域性物流枢纽建设,2021年,河北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协同红利惠及更多百姓。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485家、互认项目43个,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机构增加至239家、互认项目达到20项。

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与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9个高校联盟,共同加强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目前全省已有28个基础教育合作项目顺利落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地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冀时客户端报道 不久前,2022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举办,37个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意向投资额约280.66亿元。

全域对接、全面承接。疏解与承接之间,区域发展格局深刻重塑。

"石家庄市要自觉在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中找准定位,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廊坊市要扎实推进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省委书记倪岳峰到任河北后,奔赴各市进行密集调研,就如何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作出一系列部署。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自觉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发掘用好京津辐射带动作用,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努力使河北成为承接疏解首选地。

在雄安新区,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推进,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

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5个协作平台为重点,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河北集中打造"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积极吸引京津产业转移,不断增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

首衡集团总裁 魏树俭:

我们将持续紧抓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产业发展机遇,最终在高碑店形成"万亿级现代食品商贸物流基地"。

截至目前,首钢、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等一大批疏解项目已经落户,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作为全省承接的单体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一台车"带动形成了千亿级产业集群。河北43个承接平台引进京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5163亿元。

疏解与承接的背后,是资源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跨区域监管体制先河。目前,已有160家医药企业签约入驻园区,总投资487亿元。今年上半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230.1亿元,同比增长39.43%,占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0.77%。京津已经成为河北技术成果供给的重要源头。

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钱兆勇:

研发在北京、制造在保定,既发挥了首都作为科创中心的优势,保持了对高端人才的吸引,汇聚了轨道交通装备的创新资源,落地保定疏解了非首都功能,实现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移。

一体化交通网络"连起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石家庄直通承德的高铁列车、京唐城际即将开通运营,京保、京涿开通了通勤列车。京雄城际开通后,从雄安最快只需50分钟抵达北京西站,19分钟抵达大兴机场。

生态环境持续"好起来"。河北与京津跨境河流横向生态补偿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全线旅游通航。2021年京津冀地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2%,比上一年提高9.5个百分点。

产业协作"串起来"。京津冀产业协作不断深入。今年上半年,全省承接5000万元以上京津产业转移新开工项目270个,总投资1494亿元。

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全面落实。

加快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7%,其中信息智能产业增长21.2%,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增长15.3%,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7%。

加快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河北积极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1%。

加快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河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首都绿色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截至8月初,全省今年完成营造林527.3万亩,完成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3.5万亩。

加快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河北不断抓好国家级和区域性物流枢纽建设,2021年,河北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协同红利惠及更多百姓。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485家、互认项目43个,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机构增加至239家、互认项目达到20项。

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与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9个高校联盟,共同加强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目前全省已有28个基础教育合作项目顺利落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地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