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商务事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严丽莎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扩大市场消费,狠抓项目引进,大力扶持出口企业,全市商务事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招商引资上项目势头良好
为更好地引进外资和项目,我市积极组团参加各种洽谈活动,并多次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就正在洽谈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洽谈,成果显著。
今年上半年,共签约投资超亿元项目14个,总投资376.5亿元,其中外资项目4个―――河北燕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悉尼印象项目、定州韩国国际商品城项目、基堤艾姆定州清洁能源专用车项目,其中河北燕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注册成立,合同利用外资82万美元。欧美学院整体搬迁、威斯特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制造、中海油销售中心、高端养老院、通用飞机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华北国际商贸城、高效光伏发电场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生产基地、中交集团唐河定州市段防洪综合整治二期工程、雨润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10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正在洽谈中。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
切实抓好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引导承办企业加大“农家店”投入,在重点乡镇建设直营店,建立健全《万村千乡农家店管理办法》,引导农家店扩大经营范围,提升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积极谋划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加盟连锁的方式实现共同配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引导物流企业畅通“日用工业品下乡、鲜活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实现农村物流网络“一专多能”。
大力做好乡镇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组织专人对全市农村集贸市场进行摸底调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重点推动叮咛店镇叮咛村、息冢镇东王郝村集贸市场升级改造,硬化市场地面、搭建交易厅棚、完善市场服务设施,引导市场退路进市。
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申报工作。依托电商龙头企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整合利用农村现有乡镇商贸中心、配送中心等流通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乡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和“名优商品引进来”的双向流通功能。
以“京津冀市场一体化”为契机,推动我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大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京津市场的对接力度,扩大“农批对接”规模;通过内引外联,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京津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联合,建立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络。积极做好对接北京市场工作,充分宣传、推介定州,提高我市在北京市场的知名度,为更好、更快承接北京市场转移奠定基础。强化服务扎实推进对外贸易
为帮助企业掌握电子商务知识,提升我市外贸企业网络营销能力,我市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各项跨境电商培训会,提高各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实操能力;同时参加境内外的出口展销活动,创造更多贸易机会。
认真做好外派劳务监管工作。开展对外劳务合作规范经营专项检查,全面了解近几年出国劳务人员情况,完善外派劳务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在外派劳务重点乡镇开展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引导劳务人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境外投资风险管理高端培训会,并加大宣传力度,向我市准备到境外投资的企业发放相关指南丛书,让更多企业了解国内外政策信息。下大力净化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为转变群众消费观念,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利用宣传条幅、宣传车等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安全消费。同时,下大力对我市肉类、酒类、成品油、再生资源等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严厉打击。今年上半年,共出动执法车辆800辆,人员4630人次,查处案件668起,确保了市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做好“打侵”和“处非”工作,净化市场软环境。采取部门联合执法的形式,扎实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140人次,检查经营户1480家,检查商品交易市场24个,查办侵权案件11起。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行为,深入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检查,加强对典当企业的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