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南地北定州人>>

永不褪色的戎装———记优秀退役军人、市金特丝网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平社

时间:2019-04-26 10:34:18  来源:  作者:


    图为宋平社(右)正在指导工人操作机器□ 者程文昭、实习生王甜甜
    无论身在军营还是脱下军装,不变的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军人本色;无论身在何处,在什么岗位,不变的是对家乡的热爱。他,就是金特丝网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平社。从退伍到创业,矢志不渝
    1958年,宋平社出生于高蓬镇七堡村一个烈属家庭,从小就对军队充满向往的他,在20岁的时候应征入伍。七年的部队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开阔了他的眼界。
    1985年1月,宋平社复员回到地方。“回来后,我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了。以前学到的木工技术也逐渐面临淘汰,唯一剩下的只有开车这门手艺了。”在家思考几天后,宋平社来到无极县一个运输车队做起了司机。
    280元钱是宋平社一个月的工资。“这在当时已经算不少了。”宋平社说。尽管如此,他却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给人家开车就不如自己买辆车,自己干。”打定主意后,宋平社拿着自己半年挣到的工资,又借了14000多元,买了一辆老解放牌汽车,自己跑起了运输。
    从山西拉煤运到山东,一趟来回就是两天两夜。“刨去雇司机和来回的花销,一趟下来可以挣两三百。”宋平社说,虽然很辛苦,但再苦再难的事只要你想去做,认真去做,最终都能成功。9年时间里,宋平社不仅还清了欠款,还换了新车,并积累下一笔资金。
    虽然事业小有成就,但是宋平社并不满足。1994年,宋平社回到七堡村,看到钢网行业发展势头不错,便萌生了创办钢网厂的想法。他首先从一线工人做起,到一家厂子当了一名维修工,学习钢网设备维修技术。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宋平社一步一步摸索,逐渐全面掌握了相关技术。1996年,他又来到涿州一家机械厂担任维修工程师,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技术水平。
    2004年,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后,宋平社决定成立镒达丝网设备配件厂。创业之初,资金短缺、人员匮乏,他就自己里里外外一把抓,既下车间又跑销售,一心扑在企业上,公司在摸索中逐渐发展壮大。2012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定州市金特丝网设备有限公司。从军人到能人,心存感恩
    为寻求更好的发展,宋平社不断寻找突破口,创新经营模式。如今,公司占地12000平方米,有员工68人、科研技术人员12人、新型设备20余台套,已经成为集设计、制造、生产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除了常规产品外,我们还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做各种丝网设备及配件。”宋平社介绍说,公司坚持以“质量第—,信誉第—,用户至上,服务为源”的宗旨,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对进厂原材料和出厂产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百分百合格。公司多次获评“AAA级诚信企业”“河北省质量诚信经营企业”“河北省科技中小型企业”,产品更是远销多个国家。
    企业办得风生水起,宋平社也成为村民口中的“大能人”,但他始终心存感恩:“没有社会的认同支持和大家的努力,企业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在自己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宋平社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社会:为七堡沙河大桥捐款近万元,帮扶困难村民……他致富不忘乡亲,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村民提供帮助,同时优先安置困难群众及退伍军人。
    在卷网车间,工人成永亮正在卷网机上熟练操作。“我在这已经工作8年多了,现在一天就能挣200多元,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这要感谢平社大哥啊!”成永亮激动地说。
    “奉献社会是军人的本色,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公司将尽可能为员工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宋平社表示。从贫困到富有,不忘初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细心的宋平社发现村里许多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而村内许多耕地都面临无人种植的局面。“地里种的都是玉米、小麦。年轻的出去打工,岁数大的种不了,许多地都荒废了。”宋平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何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还能给村民增加收入,成了萦绕在宋平社心头的难题。2014年初,宋平社带头成立了平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800多亩耕地,集中种植药材等经济作物。
    2016年,合作社成为扶贫资金量化折股的合作企业。“当时由于合作社成立时间短,又投资200万元新建了厂房,还处于未盈利状态,贫困户以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到合作社,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宋平社说,“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其他三位股东商量决定,即使合作社不赚钱,也要首先保证贫困户的利益不受损。”
    为了降低贫困户的入股风险,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了协议,明确保证贫困户每年最低可以按入股资金的10%获得分红。这样,就算合作社赔了本,贫困户也能拿到钱。
    不仅如此,宋平社还为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工作机会。“在这干活轻松,一年能挣1万多。”贫困户安建明正拿着铁锹浇地。安建明今年68岁,家里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女儿。随着年纪的增大,种地的微薄收入连女儿的学费都不够。
    合作社不仅流转了他家的耕地,还为他提供了工作。如今,安建明的女儿已经顺利入读大学,他家的生活也在逐渐好转。像安建明这样的贫困户在合作社内还有很多。
    “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军人身份,它是深深烙在我身上的一枚印记。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将一如既往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永不言退。”宋平社说。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