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品茶也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文化。
既然叫文化,那就得讲究一些,而不是将就。
中国是产茶大国,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云南普洱、福鼎白茶、祁门红茶、武夷岩茶……有的浓郁、有的醇厚、有的深沉、有的清冽,百茶百味。真要碰上三五个爱说的茶人,不用排练,就是一次精彩的茶话会。哪怕只是一个人品茶,也别有一番滋味。
平日里写作,我更喜欢坐在临窗的办公桌前,用玻璃杯沏明前的碧螺春,虽然不及雨前茶芽老耐泡,但是叶嫩茶绿,汤鲜味醇。晶莹剔透的杯,湛清碧绿的水,空气中洋溢着生命的色彩,盛夏时节还能感受到新春三月的气息,岂不美哉?
烧水用的壶,最好也是玻璃的。放眼窗外,绿柳在风中轻舞,鲜活的水花则在玻璃壶里一点点绽放。不过,泡茶的水千万不能“随性”,三分茶七分水,瓶装泉水最好,即使茶叶没有味道了,水也是甜的。恰似生活,可以平淡,回味却甘甜。
水温以初沸为佳。先将水绕着杯壁缓缓注入,只有这样,杯子的受热温度才均匀。然后再投入新茶,新碧螺春绒多,第一泡茶要迅速倒出,这样既不伤茶,汤色也能更清澈,这是碧螺春与其他茶叶的不同之处。
第二泡渐入佳境,我静静地端着茶杯、闻着茶香、听着音乐、看着内心……那一刻,外面的世界是喧嚣的,笔下的文字是昂扬的,品茶的人却是安静的。一次,有位老先生来我家做客,他说这才是品茶的境界。我笑道:“美好总要分享,有朋自远方来,还能一起分享‘静静’的味道,不亦乐乎?”
《乙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曾说:“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古人未知也。”待到第三泡,茶的色、香、味、形全部生发出来,此时若能吟上一首诗助兴,真是美极了。
唐代诗人卢仝自号玉川子,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的后代。卢仝最有名的作品是一首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也就是传说中的《七碗茶歌》,诗中说:“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千万不要以为前人所说是永远的真谛,现在太多茶根本到不了第七泡,个别茶五泡以后就会无滋无味——自然环境改变了,哪里会轻易遇到让你喝了感觉成仙欲飞的好茶?更何况泡得时间久了,再好的茶也会失去固有的味道。没滋味了就得换!茶没滋味和某些做事没人味者相仿,坏心情。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茶最好也由自己来泡,这原本就是生活里的修行。不必去茶馆、不必请茶艺师,毕竟泡茶不是表演。
陪几个从事环保工作的朋友品茶,我忽生感慨:“环保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的方法有很多,但首要在于改善人心。如同品茶,最佳状态不过是拿得起、放得下,这是身心的大自在。在变幻万千的时代中净化自己,达到心灵的宁静、安定,从而与自然相称。”说罢,连我自己也觉得好笑,不就是一杯茶吗?值得啰唆这么多?没有茶又如何?如果真能将就,怎么都可以活着;如果真是讲究,白开水也能品出好滋味。我经常说忙、说累、说自己放不下,其实哪里是放不下,更多时候,是我根本没有拿起来。
品茶吧,不说了,沉默是金,或许沉默也会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文化吧?(李公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