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结束一天的劳作,从田间或乐器厂归来,邀上三五好友,坐在院子里吹起萨克斯、长笛……在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乡村文明与音乐文化完美融合。小镇通过“音乐+乡村+旅游”的方式,打造了以创意文化、原创音乐孵化和特色教育体验项目为主的乡村旅游新业态,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武强县充分发挥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中国管弦乐器生产基地、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独特优势,打破“就文化抓文化、就旅游抓旅游”的传统模式,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武强县充分发挥全省文化产业“十强县”优势,促进乐器、年画、文化旅游三大特色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他们发挥乐器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小型加工厂+作坊”模式,通过龙头接单、分解工序、统一标准、共同生产的方式,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乐器生产加工。目前,培育发展年画门店、作坊126家,带动1300余名群众从事年画制作。该县以成功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先后建成周窝音乐小镇、武强年画博物馆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点打造蒙牛乳业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金音乐器集团以及嘉华乐器等工业旅游景点。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武强县健全完善人才培养、管理、激励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集结,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围绕西洋乐器产业体系,选树具有专业特长、掌握高超技能的“武强工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师徒传承、以老带新等形式培养年画人才,并邀请中央美院教授以及年画非遗传承人等开班授课,壮大年画人才队伍;评审木版年画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选择文化程度较高、熟悉电脑操作的群众进行电商培训,拓宽乐器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助力群众增收。
武强县始终坚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用乐器文化陶冶群众艺术情操,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他们组建各类文化团体40余个,其中西洋乐队16支,定期展演;举办中国吉他文化节、全国大学生乡村音乐节等系列活动,提升武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采取“企业+学校+家庭”模式,开展乐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三进”活动,推动乐器走进群众生活。他们改造提升县域内石黄高速、307国道、040省道等主要交通干道沿线环境,重点打造音画之旅、农耕之旅、生态之旅、红色之旅四条旅游路线。以乐器、年画等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利用为抓手,培育“天然、绿色、乡土”特色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生产方式。
以党建为引领,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武强县将党的领导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他们鼓励龙头乐器企业采取“企业+支部+农户”模式,创立乡村振兴车间,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提升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制定阵地建设“十项标准”和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十项内容”,创建72个党建示范村,带动全县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对全县“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开展星级评定,打造“画乡乐章”党建示范带。目前,已评定党建示范点34家,其中一星级14家、二星级16家、三星级4家,成为非公党建工作的“名片式地标”。
经过不断改革创新,武强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成效初显,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去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19.1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73亿元,辐射带动3.3万人增收。推进年画产品开发,形成了年画餐具、饰品、工艺品等20多个系列、100多个新品种,畅销全国和世界数十个国家及地区,年产值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