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林凤斌
从定州市开元寺塔广场的小山丘上向东望去,中山路南北两侧成片的建筑都已夷为平地。作为“千年古县”,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定州古城恢复改造工程项目拆迁工作已近尾声。
眼下,古城恢复改造工程是定州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该项目拆迁面积24万平方米,共涉及6个社区、1500余户。过春节了,拆迁户安置得如何?生活得怎样?经多方打听,记者在南城区马道街社区的一个巷子里,找到了北城区东大街社区拆迁户韩甲振租住的院落。
院子不大,里面零乱地摆放着盆子、椅子等一些杂七杂八的生活物品。闻声从屋里出来的韩甲振见状有些不好意思:“才搬过来几天,还没归整利索。”一边说着话,韩甲振一边把记者让进了客厅。只见里面摆放着电视、冰箱、两个单人沙发和一个茶几。墙角处还有一个煤炉,整个客厅显得十分拥挤。窗台上摆放的两盆怒放的君子兰,让温暖的房间里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房子挤不挤呀?”记者打量着中间客厅,东西两边是卧室的房间,面积总计也就五六十平方米的样子。
“两个儿子都在外面当兵,平时就我们老两口,够用了。”韩甲振说,“一个月租金才330块钱,多实惠呀!”
“搬到这里还习惯吧?”
“挺好的。我今年69岁了,腿脚不利索,住平房方便。特别是有个小院,在院子里就能活动。”
“房子都是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干部帮着联系的。”韩甲振告诉记者,“今年拆迁户比较多,租房子有点难。像我这种情况的拆迁户,在这一片就住着七八户,房子情况都差不多。”记者发现,屋里的电线、灯口、插座、水龙头等都是新换的。“这都是社区干部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免费维修、更换的水电设施。”
说话间,东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建军把电动车停在院里,走了进来。在炉前稍稍暖下手,寒暄几句后,他拿出自己带来的大红春联,帮老人贴好。“有啥困难你们尽管吱声!”得知老人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李建军便起身告辞,并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从中查找着什么。
记者借过本子仔细地翻看了一下,见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个拆迁户的联系方式、现住址以及走访情况,并详细登记了一些人在租住地面临的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问题。
“拆迁户的租住地遍布整个城区,最远的距离东大街社区有七八公里。”李建军说,东大街社区总共有居民1200户,其中约80%的居民涉及此次拆迁,占了整个古城恢复改造工程拆迁总户数的60%多。“大家租住在外不容易。不亲自到每一户家里看看,我们心里不踏实。”
“这几天,社区干部分成几组,划分几个片区,春节前将把所有租住在城区的拆迁户走访一遍。同时,通过电话的方式,把到外地投亲靠友的拆迁户也联系一遍,看看他们还有哪些困难需要社区帮助或协调。”说完,李建军又匆忙赶往下一个拆迁户家中走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