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玉凤记者杜宪
几年前,提起砖路镇西潘村,人们印象中总是那个班子涣散、村里矛盾重重、环境脏乱差,甚至连一条像样的村路都没有的老大难村。而如今的西潘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房前屋后绿树环绕,再加上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干净的健身广场,真是一幅新农村的秀美画卷。谈到村里的巨大变化,村民们都说:“没有村党支部,就没有今天的西潘村。”建强组织树形象
西潘村全村1092户,4260人,96名党员,56名村民代表,耕地2600亩。2006年,张瑞良任村党支部书记,新的“两委”班子也随之组建。针对村里的烂摊子,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能不能实现小康目标,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好领导班子。于是,西潘村党支部确定了“抓班子、强队伍、建机制、硬作风、聚民心、促发展”的思路,坚持把组织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认真抓紧、抓好、抓实。张瑞良说:“正人就得先正己,村官就得为民服务;打铁就得自身硬,村富就得班子强。没有一个过强的班子,办任何事都会缩手缩脚。”
为此,村党支部牢牢把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抓在手上,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完善了党务、村务公开工作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行为,定期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学习方针、政策和党务、村务知识。全村党员干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加大硬件建设,投资建成了一个两层楼的办公场所,配齐了相关设施。解决矛盾促发展
西潘村位于唐县、曲阳县和我市三地交界处。多年来,在与唐县钓鱼台村的分界线问题上,两村一直争执不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党支部一班人,多次到钓鱼台村沟通协调,最后终于确定了两村边界。
由于种种原因,村里有很多因耕地和宅基地而引发的纠纷,甚至引起村民上访。“不管是什么原因,村子内部都不稳定,何以谈发展。”张瑞良说,“一天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两天,一个月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两个月。”正是凭着这股韧劲,村“两委”班子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将村里的矛盾全部化解。
“村里之所以宅基地方面的纠纷多,主要还是由于村里人多地少,村民住房困难。从1999年开始,我们村就再没有分过宅基地了,很多户都是几代人住在一个院子里。住房不够,人们争得自然就厉害。”张瑞良介绍。怎样才能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呢?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并通过逐户走访、调查,最终决定在村里建一处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对于这个项目,大家都非常期待。现在小区就要建好了,很快就能交房。”张瑞良说。服务群众惠民生
“为村民服务,村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让西潘村人更多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张瑞良一班人的执着信念。村党支部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扎实为民干实事、做好事。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以前村民出行时的真实写照。为解决这
一难题,西潘村在2006年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一条长1700米贯穿村南北的水泥路;2009年投资57万元,建成一条1240平米贯穿村东西的水泥路。直到去年,村里的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了硬化,面积达24000多平米。村里还多方筹措资金,对老化的教学楼进行翻修,新建了两栋教学楼。此外,村里安装路灯135盏,方便夜晚村民出行;在村里各大路口安装了38个监控摄像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田间铺设灌溉管网,改善生产耕作条件,促进农业增收;实施低保户、困难户、困难学生等帮扶救助政策等,所有的惠民措施切实让村民感受到了党支部为民干好事、干实事的决心。
谈起下一步打算,张瑞良踌躇满志:“下一步我们村还要建一个日处理量为720吨的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污水还可以循环利用,浇地浇花,这可是惠及后代子孙的工程,咱们不能只顾自己现在舒服,就不管以后了。”听着张瑞良的话,我们相信,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西潘村人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