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周村镇如何依托苗木基地建设探寻“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周永高龙
面对碧绿青翠的苗木,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仍能让人感到生机和活力。
然而,这满眼的青翠并不是在大辛庄镇,而是在和大辛庄镇呈斜对角,相距近50公里的周村镇。“周村镇建起了苗木基地?”初闻这一新鲜事儿,记者着实惊讶了一番,立即驱车赶到该镇实地了解情况。
周村镇是我市南部传统的农业乡镇,长期以来形成了塑料加工、拖鞋制造、体品铸造、面粉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其中,塑料回收加工产业起步早、范围广,实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污染。如何找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走访调研,把目光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李赞。
李赞,周村镇周村人,部队转业后进入华晋集团工作,凭借骄人的业绩年薪很快达到40万元。被派到驻京办事处工作期间,一个
偶然的机会李赞接触到了苗木花卉产业,这使他眼前一亮。2012年,北京市政府投资120亿元启动了大型园林园博园建设项目。李赞与好友抓住机遇,筹资500万元承包了部分绿化工程,正式踏足苗木花卉领域。此后,他顺风顺水,在内蒙古察右前旗承包3000亩土地建成强胜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同时在北京大兴区、顺义区承揽多个造林绿化工程。由于他种植的油松、云杉、白皮松等乔木质量过硬,受到北京相关部门领导的普遍好评。
“李总,有时间来镇政府聊聊吗?”2014年春节期间,听闻李赞探亲回家,周村镇党委书记赵伟民放弃休息时间,主动向李赞发出了邀请。得知镇政府计划,李赞激动地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周村人,我打小就对家乡充满了感情。后来为什么改行做了苗木产业,也是想到了咱镇的发展问题。这样吧,我先把周村作为油松栽植点,如果可行的话再在全镇逐步推广。”
结束了轻松愉快的谈话,镇企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经过科学研究,此项工作交由第三方定州盛源达苗木公司运作,采取流转农民土地、公司管理和农民种植、公司管理两种模式进行。其中,李赞负责提供苗木、技术指导和对外销售工作;周村“两委”干部主要负责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有了科学的决策和干好事业的决心,一场轰轰烈烈的种植苗木、转型发展的“战役”迅速拉开了帷幕。
初冬的中山大地寒气袭人,但定州盛源达苗木公司1号基地内,100亩成方连片的油松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在临时搭建的办公室,李赞正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讲解着油松种植相关知识。
“油松最大的特点是一年四季不落叶,可以每时每刻吸收空气中的污染杂质;二是易成活,只要栽上一般成活率就能达到90%以上;三是易管理,平常不需要太深的技术,普通群众一学就会。”李赞告诉记者,现在群众都认识到了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发展苗木产业前景广阔,所以种植油松的积极性特别高涨。目前,南紫京村2号基地200亩油松栽植工作正在商谈中,力争3年时间把基地扩大到5000亩,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油松种植基地。
“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记者采访之际,周村镇党委书记赵伟民、镇长李和平也恰巧来到了苗木基地,“目前,我们一方面借助北方(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落地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塑料产业上档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播绿、洒绿改善生态环境,以‘两轮驱动’战略为子孙后代营造一片绿荫蓝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