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青锋
高蓬镇紧紧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通过一套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推动了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建立支部书记分析例会制度,让解决难题有法子。该镇党委充分发挥农村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党支部书记分析例会制度。例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把各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在一起,给他们列题目、出“难题”,让他们谈想法、出思路、讲做法,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共同破解发展难题。
建立阳光村务机制,让村务运行有路子。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从深化“421”工作法入手,建立了“一报告两全程”工作机制。“一报告”即实施“421”工作法程序前事先向镇党委报告,变后置为前置;“两全程”即包片副职和包村干部全程列席参加相关会议、“421”工作法各阶段相关资料全程备案,让村务决策更科学,更透明,更符合村发展实际。
建立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让农村干部有“苗子”。把选拔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按照每村3―5名的标准,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并有计划、有目的地把他们放在相应工作岗位上实践锻炼,在工作中看人品、看才能,做到优胜劣汰,确保随时有人可选、有人可用。
建立干群夜谈制度,与群众“掏心窝子”。狠刹机关干部“走读风”,在镇村两级干部中开展干群夜访夜谈活动,要求每名机关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每周走访不少于3户党员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地与群众接触,听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掏心窝子话,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活动开展以来,镇村两级干部共走访党员群众8400多人次,梳理意见建议260多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00多件。
一系列党建工作制度、机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全镇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首农一期已投入使用,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首农二期项目1.3万亩土地已全部实现流转,护栏围网建设完工;正阳园区一期项目基建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机械安装;7个村投资500余万元硬化道路5万平米;3个村安装防渗管道32000米;3个村投资130万元新建村民中心2个、村级文化广场1个;争取上级资金3000万元,对定魏路与定深路之间连接线Y095公路进行改造升级;投资1000万元,新建涵盖全镇的高蓬、七堡两个自来水厂;钮店、李辛庄投资720余万元,新建小学、幼儿园各一所;钮店、东牛村两个村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实施村庄整体改造提升,全市三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观摩会在钮店村召开,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同时,该镇紧紧围绕“抓项目、创园区、促发展”主题,突出做大做强金属制品、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四大产业,积极构筑“四区三线”经济发展格局。“四区”,即东部民营经济区,依托传统钢网产业,发展以丝网为主,刀具、铸造、电焊条、制钉等金属制品为辅的金属制品聚集区,带动全镇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中部商贸物流区,依托北高蓬村布匹市场的优势,以北高蓬村为中心,将传统的布匹商贸、礼品、物资流通进一步上档升级,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中西部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区,依托投资20亿元的河北首农项目,按照“创建首都菜篮子一号工程”要求,以“全国文明村”钮店为中心,谋划建设万亩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西部现代工业园区,依托总投资35.2亿元的正阳园区项目,以西牛村、东牛村为中心,建设以河北红阳润达窗业有限公司、定州市冀鲁制针有限公司、扬基电梯有限公司、河北旭荣混凝土有限公司、河北浩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旭荣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节能、环保工业园区。“三线”,即建设北、中、南三条贯穿全镇的交通干线,把四个产业区连接起来,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全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