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党旗引领村庄蝶变

时间:2017-07-07 10:04:49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张玉凤、聂资滨
    土路变成水泥路,出行畅通了;新建农田水利设施,用水、灌溉方便了;推动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百姓腰包更鼓了……近年来,明月店镇三十里铺村发生了大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大家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多亏有个好支部,大伙儿的日子才一天比一天红火!”
    “三事工作法”,把权力置于“阳光下””
    “争创‘五好’党支部;村南苗木花卉种植率达到95%;新建高标准小学一座……”在三十里铺的村务党务公开栏内,今年村党支部的工作目标清清楚楚。72岁的老党员陈连有说,党支部把办的每一件事、花的每一分钱都全部公开,让老百姓心里亮堂堂的。
    “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公正、公平、公开。只有这样,干部党员群众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宋丽敏说,除了建立健全“两委”议事、财务公开、干部职责目标等制度,党支部还广泛征求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探索推行了以“村民提事、民主议事、公开评事”为主要内容的“三事工作法”,让全体村民参与村庄建设,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按照“三事工作法”安排,全村被划分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一个意见箱和“回音壁”(黑板墙)。村民在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村内稳定以及班子建设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用不记名的方式投到意见箱中。每月,村里邀请镇包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组成议事会,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集中讨论。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列出计划,明确责任人限期解决。对一些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等,还要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表决通过,而所有办理结果都会呈现在“回音壁”上,供广大村民监督。每半年,村里还会组织一次民主评议会,由广大党员和群众代表评议建议落办情况,把权力真正置于“阳光”下。
    三十里铺村是绿化示范村,但在进行田间道路绿化时,有一条道路因为地理位置和经济原因没有完成绿化。此时,就有村民提议,“有路就得有树,咱村既然是绿化示范村,就要做到最好,不能因为这一条路影响全村形象。”
    收到提议后,村里立即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表决,最终决定,要完成这条路的绿化工作。“我们集资6万多元,完成了绿化工作,事后及时将办理结果公示在‘回音壁’上。”宋丽敏说。“‘三事工作法’不仅畅通了民意渠道,规范了村务办事程序,还拉近了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村委会副主任杨占好说。
    一心为群众,党员旗帜靓起来“共产党员要事事带好头,当先锋,作表率。”宋丽敏说,虽说村里只有67名党员,但每名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村里修路钱不够,党员带头捐款;需要打通“断头路”,党员带头拆老宅……在今年的创城工作中,广大党员更是积极“抢”活干。
    老党员杨计全今年82岁了,还曾上过战场。虽说老人腿脚不太方便,但他老骥伏枥,每天早晨5点就到广场、乡道打扫卫生,捡废纸,拾垃圾,一天七八个小时都在街上巡视。大家心疼老人,怕他身体吃不消,纷纷劝他回家歇歇,可老人却说:“创城是件大好事,这活儿我干着有劲儿。只要能动,我就去干!”
    一心扑在创城工作中的老党员,还有年近七旬的宋启成。每天一大早,老人除了打扫自家院内外,还会帮左邻右舍打扫。在他的带动下,他居住的那条街,家家户户都特别注意门前卫生。
    “我家养着牛,门口经常堆着柴草,看着很乱。”与老人同住一条街的杨国辉笑着说,“老爷子天天这么辛苦,咱也不能拖后腿呀,就把柴草全都搬进院里,码放整齐,这下里里外外就都干净了。”
    成立合作社,让群众鼓起钱袋子
    百姓要致富,关键在支部。如何让村民的日子更富裕,成为宋丽敏经常思考的
问题。
    以前,村里有几十户生产塑料和处理医疗垃圾的小作坊,但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早已经关停。“我们村除了外出务工,就是指望着土地上的收入。要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在土地上动脑筋。”宋丽敏说。
    三十里铺有610多户,2400多人,耕地面积1860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为主。由于村民分散种植,效益低,辛苦一年也剩不下几个钱。村党支部大胆提出成立合作社的想法,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传统的农户个体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
    2014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绚丽苗木花卉种植合作社,同年开始流转土地。2015年,全村耕地全部完成流转。
    “合作社以种植苗木花卉为主,每年每亩地支付农民1000元流转租金。”宋丽敏说,“加入合作社后,壮劳力就可以安心地外出打工,再也不用急着回来收麦、收秋了,闲散劳动力还可以到合作社上班!”
    村民马春来60多岁,孩子们都长年在外打工。当他知道村里要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时,便毫不犹豫地把家里的7亩多地流转给合作社。“岁数大了,真是干不动。”马春来说,“把地流转出去,每年仅租金就有7000多元收入。我们还到合作社打工,每人每天50元,我们老俩一个月收入2000多块钱呢!”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