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和红事的酒宴招待不超过18桌,红事每桌不超过200元,白事不唱戏,坚决火化……这是开元镇红白理事会制定的《移风易俗村民公约》的内容。自该镇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已参与红白事80余次,帮助村民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开支。
近年来,开元镇坚定“移”心,善用“巧”力,扎实开展了狠刹“婚丧喜庆活动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炫富”不良风气,树立“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社会风气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促进社会风气向上向善。红白理事会“理”出新风尚
“过去村里有红白事时,乡亲们‘宁穷一年,不穷一天’,东挪西借也要讲排场、摆阔气,谁家都不愿被比下去。一桌酒席动辄几百元,一桩事办下来主家至少要花费五、六万元,外出打工挣的辛苦钱,瞬间被折腾成了大‘窟窿’。”开元镇李油村党支部书记杜江辉说。
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不仅增加了村民负担,也丢掉了农村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少村民因为红白事债台高筑,不得不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艰难度日。如何才能遏制住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让“人情”回归本真,成为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该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实。
2016年12月8日,开元镇红白理事联合会正式成立,并选举产生红白理事会领导机构,表决通过了新的章程,同时为开元镇各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颁发授权书。
作为我市先行试点,开元镇婚丧礼俗整治走在了全市前列。目前,该镇21个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每个村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还制定完善了《移风易俗村民公约》,并报镇红白理事会审核备案,镇红白理事会负责监督各村实施,实现长效运行。
各村红白理事会坚持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原则,对婚丧喜事的宴请人数和桌数、违约处理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红白理事会负责人由村党员干部或德高望重的人员担任,全面监督工作落实,逐步改变原来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身边榜样“引”文明新风
赵胜发、张建民是开元镇东念自疃村民。他们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投资4万多元,将村南垃圾堆放点建成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他们还购买多套演出服装和道具,组建文艺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次参加全镇和全市文艺汇演并获奖。去年,赵胜发、张建民被评为“河北好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元镇在推进乡村文明、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中,用榜样感召移风易俗,用先进引领文明乡风。全镇涌现出了河北雷锋“韭菜嫂”李占芬、内化村勇救落水儿童见义勇为集体,西念自疃伺候公公的好妯娌,孝老爱亲的尚月新、李风合,东忽村尚振英、王少辉、单玉梅等一批定州好人。
这些村民身边的榜样人物,既有别于传统的说教,而且具体又生动,村民易于接受,也易于被感召,促使他们按照身边榜样一样,自觉践行移风易俗、去除陈规陋习。
在榜样的引领下,开元镇营造出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封建迷信、黄赌毒、红白事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宣教“塑”公秩民俗
走进位于开元镇东忽村的农闲书画院,四周墙上挂着十几幅书画作品,墙边的书架、报夹上整齐摆放着各种书法刊物和报纸,房间里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院长王少辉正认真地给学生们讲解着书法知识……
王少辉做生意致富的同时,更希望农村的文化
繁荣起来。对书法的爱好,让他萌生了让农村孩子了解书法、传承书法,繁荣农村文化的想法。为此,王少辉创办了农闲书画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义务教学生学习书法。
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该镇镇长胡翠莲介绍说。
开元镇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发放《开元镇移风易俗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倡议书》,利用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和乡贤骨干队伍及农村广播、宣传栏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镇深入宣传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
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正确引导。开办农村(社区)道德讲堂,将移风易俗作为必讲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记者程文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