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打井、建文化广场、搞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大伙儿对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决心和信心越来越高。”在明月店镇三十里铺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为村民办的件件实事、好事,获得了大伙儿一致称赞。
三十里铺村共有2400余人,但耕地面积仅有2000亩。以前,村民只靠农业为主要产业,收入增长缓慢。更不尽人意的是,由于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在2005年接连换了七任党支部书记,是当时全镇有名的“穷、脏、乱”村。2012年,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产生后,三十里铺村的面貌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事工作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三十里铺村的发展,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宋丽敏这个“领头羊”。今年55岁的宋丽敏,年轻时便在外经营小家电生意,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人。2006年,在家乡父老的再三邀请下,她毅然回到村里任职。6年时间,宋丽敏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2012年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上任伊始,宋丽敏针对村“两委”干部管理松散、制度不落实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从制度上对村干部进行规范管理,明确他们的职责。同时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村民提事、民主议事、定期评事“三事工作法”。
按照“三事工作法”安排,全村被划成四个片儿,每个片儿设立一个意见箱和“回音壁”。村民在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村内稳定以及班子建设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建议,直接投到意见箱中,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
村民提出意见后,每月邀请镇包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共同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集中讨论。能够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列出计划,明确责任人限期解决。对一些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择期召开党员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公决。
对于每件事情的办理结果,通过意见箱旁的“回音壁”进行公示。同时,村里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民主评议会,由村干部向党员和群众代表通报提事、议事、办事情况,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三事工作法’不仅畅通了民意渠道,规范了村务办事程序,还拉近了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三事工作法’是我们村凝聚人心、加快发展的制胜法宝。”村干部杨占好由衷的称赞道。
“三事工作法”,让三十里铺村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兴,村党支部连续六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样板村。
由“脏”到“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后,村党支部将目光放在了解决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通过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先打通村里的交通干道北大街。然而,打通这条街涉及20多户村民,要推倒100多棵树,还要拆掉3户的院墙,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当时,许多村民都有抵触情绪:“全村那么多户,为啥拆我们的墙,刨我们的树!”
“村民们思想上有疙瘩,说明我们的工作做的还不到位,只要功夫做到家,宣传解释入门入户,大伙儿就一定会相信、支持我们。”宋丽敏说。抱着这样的决心,“两委”干部不辞辛劳,挨家挨户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常常是深夜才回到自己家中。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北大街得以顺利打通。接下来,又相继打通了村内其他20多条路,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打通道路的那段日子里,党员干部们整天盯在工地上,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晒黑了,累瘦了,但没有一个人喊累。“以前路不好走,村里的小伙子们都娶不上媳妇。修路,是我们村的头等大事,能为村民干点实事,把造福后代的路修好,再苦再累都值!”杨占好说。
路修好了,党支部又将目光投向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5万元建设了村文化广场;筹资40多万元硬化道路10000多米;投资13万元硬化绿化村内4条主街,投资2万元粉刷街道两侧墙面;投资2万元在村口建标志性建筑物;投资3万元对村“两室”进行了重修;整修清真寺,帮助占村人口1/4的回族群众办起两个肉牛养殖厂;筹资260万元新建三十里铺小学……
“在宋书记为首的党支部带领下,三十里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道绿化养护、增收致富创业、业余文化生活一样都没落下,村民们都打心底谢谢他们!”83岁的老党员杨计全说道。
有耕耘,必有收获。2014年,三十里铺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成立合作社,让群众鼓起钱袋子
2014年,有村民在“回音壁”上提出,应该帮助群众谋求致富途径。如何让村民的日子更富裕?成为党支部一班人经常思考的问题。
“我们村除了外出务工,没有其他更多的收入来源,要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在土地上动脑筋。”宋丽敏说。全村2000余亩的耕地,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为主。由于村民分散种植,效益低,辛苦一年也剩不下几个钱。
得益于国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村党支部大胆提出成立合作社的想法,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传统的农户个体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
当年,借助我市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绚丽苗木花卉种植合作社,并开始流转土地。2015年,全村耕地全部完成流转。
“合作社以种植海棠为主,种植面积已达800余亩,还有国槐、法桐、白蜡等十几个品牌,形成了品种多元、杂错相间的种植体系。”宋丽敏说,今年4月,三十里铺村还成功举办了海棠文化节,在全市打出了三十里铺特色,叫响了三十里铺品牌。
“苗木种植,不仅让村子有了特色,还让村民鼓了腰包,每年每亩地农民可拿到土地流转金1000元。”宋丽敏说,“加入合作社后,壮劳力还可以安心地外出打工,再也不用急着回来收麦、收秋了,闲散劳动力还可以到合作社上班!”
村民马春来60多岁,孩子们都长年在外打工。当他知道村里要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时,毫不犹豫地就把家里的7亩多地流转给合作社。“岁数大了,真是干不动了。”马春来说,“把地流转出去,每年仅租金就有7000多元收入。我们还到合作社打工,每人每天50元,我们老俩一个月收入2000多块钱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十里铺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三十里铺村这块希望的田野上,正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 记者赵海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