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诚琳)2023年以来,我市加快建设以东亭镇为中心,辐射带动杨家庄乡、东旺镇等乡镇在内的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工程。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户分享加工、物流等环节增值收益。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培育黄家葡萄、定州蒜黄等特色鲜明、规模发展、三产融合的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产业强镇、产业强村。推进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聚集,建设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东胜生态园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培育打造“定州嘉年华”现代都市农业新业态,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休憩休闲、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生态教育等服务。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在示范区率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及时清运处置,健全完善并落实好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模式。全面清理整治侵街占道、私搭乱建等行为,整治提升村庄风貌,绿化美化公共空间,合理设置停车场,推进街巷硬化全覆盖。
实施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推进供水工程建设,合理布局供水管网和消防取水设施。完善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网络,确保全天候服务通畅无盲区。推动农村公路与示范区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推动城镇公交线路向农村延伸。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高标准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实施善治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健全村民评议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全面建立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大力开展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全面破除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和社会丑恶现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结合农村受众和对象,增加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农民精神文化活动。广泛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每个示范区突出一个主题,坚持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基础,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景观风貌等内容。建立健全长效运维机制,坚持建设美丽与经营美丽相结合,实现示范区内村庄长久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