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文化>>

定州“中山绣”的由来

时间:2012-03-16 16:43:25  来源:  作者:

作者:华明琪
 
 
    
孟家庄村妇女展示"中山绣"艺术品

走进千年中山古都,去探访定州“中山绣”,你确实在品尝一道文化大餐。
定州民间织绣工艺源自于西汉音乐家李延年发明的“皮影”。
李延年是定州人,汉武帝时期的协律都尉,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长。其妹李夫人(孝武皇后)亡故后,汉武帝伤心欲绝,日夜怀念,亲自督饬画工绘制他印象中的李夫人形象,悬挂在甘泉宫里,旦夕徘徊瞻顾,低徊嗟叹。李延年为解汉武帝思后之忧愁,于是采用从蚕茧中抽出的蚕丝,在动物毛皮制作的皮影工具上进行点缀装饰,使其更具观赏效果。当汉武帝看到李夫人婀娜多姿的皮影戏,更加相思悲感起来,随即说道:“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汉书.外戚传》)。”
汉武帝割舍不下与李夫人的爱情,写下了充满激情的追思诗文,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帝王第一赋───《李夫人赋》。后来,宫女们见皮影等物件漂亮,遂用其工艺来点缀服饰鞋帽等实用品。再后来,这项女红(也称女工)技巧又流传到了李夫人的故乡定州。从定州发掘的数座汉中山王墓出土实物来看,其墓存织物绣工精巧,图案多样,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堪称为民族工艺的代表作,因此民间誉为“中山绣”。
定州曾是历史上丝织业的中心,著名的丝织之乡,唐宋时期生产的优质绫绢均为贡品,也是民间百姓十分青睐的生活用品,各地女性以此料为底子,绣出了十分精美的图案饰品。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绣品的咏颂,这说明刺绣工艺在民间已经普及,并各具特色。“好马配好鞍、美女穿华衣”,精美的刺绣除需要特殊工艺外,还得讲究用料,优质丝线和底子是必不可缺少的,也可以说,由于定州盛产高质量的绫绢和丝线,才使各地的刺绣“锦上添花”。
宋时的定州,民间刺绣是女红最为普通的一种,而且做工精巧,色彩华美,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图案,都别具匠心,具有独特风格。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介绍了宋绣之特色。
与织造工艺不同的是,“中山绣”这项女红技巧与其它种类的刺绣一样,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最初它不是商品,而是女性综合素质的一种表现。最早的“中山绣”是描图绘出稿本,或在绫绢底子上画小样,再用各色蚕丝线在织物上刺绣,也有婚嫁时女方给自己和男方的衣物上用丝线绣上饰品,表达自己的情谊,或给绢帕、枕套、门窗、屏风进行装饰,也有的以此作为休闲、交友的馈赠品。由于它是一项易学易懂的手工艺,所以流行很快变得广泛,受到不同年龄段妇女的喜爱。当时的丝织业受朝廷政策扶持和保护,因而定州有着良好的丝织手工业环境,民间织绣已很普遍,除有“中山绣”之外,在织造业,还有缂丝、唐锦等高端艺术品。
千年过去了,在现在的定州,热衷于织绣的女性还真是不少,但是,传统的中山绣还是在赵村镇孟家庄,这个有着5000多人口的村庄历史文化悠久,中山绣、缂丝、秧歌、小调、石雕、剪纸等各种艺人很多。该村程苗欣是妇女织绣合作社的负责人,在她的织绣展厅可以看到精美的“中山绣”和缂丝艺术品。当你赞叹有余雅兴未尽的时候,热情好客的主人又会拿出若干幅作品如数家珍向你娓娓道来。“俺们村的织绣现在又火起来了,中山绣、缂丝,这些老辈子传统工艺又重现光彩。妇女们绣织的作品大多挂在家中,自我欣赏或姐妹们之间进行艺术交流,既提升了文化品位,又营造了村民和谐氛围,也有的作品走向了市场,为家庭增收做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
下一篇: 定州鳌山灯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