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是没有多少人来光顾这座文庙的,那种清冷孤傲倒也符合文庙应有的品格。这里葱郁的草地,苍劲的古柏,朱色的门窗,琉璃的屋顶,自然构成了一种荡涤俗尘的势力,深深呼吸一下,空气都显得尤其的清新。
定州的文庙始建于唐大中二年(818年),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经过了多次拓建增修,有着“中山庙学甲天下”之称誉,这座规模宏大的文庙是河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文庙古建筑群,面积达12600多平方米。虽然现在所见的建筑大多重修于清代,但是能将棂星门、名宦祠、乡贤祠、大成殿,崇圣祠、魁星阁,明伦堂等一系列相关建筑,以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成规模地保留下来,已经相当难得。
文庙的北三院各为中轴式群体建筑。中院为大成殿,主要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东西两庑主主要供奉与祭祀七十二贤。前院为戟门,紧靠戟门为官厅,前院东庑为名宦树,西庑为乡贤柯,正门为棂星门。东院北侧为崇圣祠,取“崇敬圣贤”之意,原为孔子家庙,别称“五代祠”,主祭孔子的五世祖先:南侧为文昌图,又称魁星阁,取“魁主文章”之意,为学子文人祭拜“文运之神”的场所。西院北侧为明伦堂,取“阐明伦理”之意,为主管教化的场所。
追溯文庙的渊源,那要从汉武帝刘彻说起。由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的学说就成为了正统,孔子的地位也开始逐渐提升,专事供奉孔子的庙宇随即也日渐兴盛。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玄宗李隆基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孔庙遂改称文宣王庙。到明代以后,相十关武庙,文宣王庙直称文庙,文庙的主殿“文宣王殿”也随之更名为“大成殿”。直至宋徽宗赵佶提出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的至尊地位,得到了最终的确立。在漫长的岁月里,以语录的形式进行广泛传播的孔子学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立志承接“大任”的仁人志士,这种信仰已经绵延了2000年之久,至今仍未衰竭撼动。历史上的定州文庙香火还是很旺的。元大德元年(1297年),朝廷制定了“有司上任须先谒孔庙”的规矩。定州文庙现今还保留着当年祭孔礼仪所用礼器、乐器及队列的刻本图例。
长久虔诚地供奉中国25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孔圣人的定州,也真修得了正果,历史上不乏文官武将,近现代的革命先锋、艺术奇才也是层出不穷。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出这里质朴俭约的民风,民情豁达开悟,士勤于学多慷慨之气,民务农桑且勤奋踏实也正因如此,民国之初,这里出现了中国农村第一个农民互助社,定州作为民国时期中国乡村建设改造的实验县,名播世界。
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闲静地欣赏着文庙里的一草一木,不由羡慕起坐落在隔壁的冀中职业学院的学子们,朝朝暮暮的熏陶,那些风华正茂的少年肯定会更多地习染这里的古韵风雅吧。
走出文庙,心中不由生出不解,门前的那条极具书卷气息的小街,为何叫刀枪街?
或许这就是定州的品格―既崇文又尚武的点睛之笔。
摘自《中山古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