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高蓬镇六家村苗木基地。记者张祥龙、杨光伟摄 记者聂资滨、牛勇
近年来,高蓬镇六家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以“经济建设、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环境整治刷出乡村“新颜值”
“以前村里真的很脏,说‘垃圾围村’一点也不过分。有的村民卫生意识差,随处乱丢垃圾,街道上碎纸屑、塑料袋随处可见,尤其到了夏季,垃圾坑里飘出恶臭,让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六家村党支部书记何云平说。
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该村班建立了村内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在村内主干街道安放大型垃圾筒138个,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洒水车1辆,每天定时清运垃圾、洒水,并组建了由6人组成的保洁队伍,专门负责日常生活垃圾清理。同时,定期出动铲车、清运车集中清运建筑垃圾、秸秆杂草等。
按照“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创建要求,六家村对全村南北5条大街、东西24条小街、1条环村路全部进行了高标准硬化,形成三横五纵一环棋盘式格局。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构建了户户通的自来水管网,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率先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居民稳定用电零隐患;对墙体广告集中清理,绘制文化墙15处;在主干街道安装路灯145盏。
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村内6条主要街道全部完成高标准绿化,栽植了2000余棵樱花、海棠、丝棉木、白皮松、冬青等苗木。先后引入市云鹤苗木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市中山润通苗木场,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了白腊、国槐、栾树、海棠、樱花等苗木5万多棵,建设高标准苗木示范基地1519亩。
厕所革命展现乡村“新气象”
“改厕是件大好事,我特别支持,买了些瓷砖,趁这个机会把厕所装饰装饰,来个升级换代!”村民何斌说。
“我家新改建的三格式厕所既干净又卫生,没有臭味,没有蚊蝇!”村民何小军高兴地说。
改厕工作开展以来,六家村明确片区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坚持改厕施工和改厕督查两手抓,稳步推进该项工作开展。
“我村自2008年确定为河北省沼气试点村,有50%左右的群众已经进行了厕所改造。去年全市开展厕所改造,我村加大力度,主要采取三格式化粪池改造模式。目前,群众积极性高,改厕率达90%。”六家村党支部副书记何亚中说,该村通过改厕现场会、进村入户等方式,为群众宣讲改厕相关知识,提高了群众思想认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建立健全改厕资金保障机制、工作奖惩机制,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改厕任务。实行以奖代补,在改厕过程中每户发放2000块砖,针对验收合格的每座奖补1200元,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改厕给村民带来了实惠,得到大家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
“听说要建没有臭味、不招苍蝇蚊子的厕所,我举双手赞成,但唯一担心的是,改厕后粪污是否仍能像原来一样肥田。如果不能,那可是有机肥料啊,就这样白白扔了,太可惜。”村民何亚社对改厕心存疑虑。
“三格式厕所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可起到沉淀虫卵、厌氧发酵、杀灭虫卵等作用,过滤后就变成了环保型无害化有机肥料,改造后的厕所,粪污照样可以肥田。”面对何亚社此类村民的疑惑,何亚中拿着“三格式厕所安装示意图”向他们详细讲解,打消他们的顾虑。
“这个顾虑没有了,我就完全放心了,这么好的厕所,我为什么不改?”听了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讲解,何亚社吃下了“定心丸”。
移风易俗树立乡村“树风尚”
“过去村里有红白事时,老百姓们‘宁穷一年,不穷一天’,东挪西借也要讲排场、摆阔气,谁家都不愿被比下去。一桌酒席动辄几百元,一桩事办下来主家至少要花费五六万元,外出打工挣的辛苦钱瞬间被折腾成了大窟窿。”何云平告诉记者,这不仅增加了村民负担,也丢掉了农村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今年以来,六家村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建章立制、立体宣传、典型引领等措施,引导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村民素养和乡风文明。“对这些陋习,村民们也很有意见,但在攀比的氛围里身不由己。六家村红白理事会成立后,让大家有台阶下了。”根据红白理事会章程,针对喜事,凡是包饺子、上礼的村民,一律不准坐席,不准找陪席人员,按结婚正日提前一天帮忙到位即可。针对白事,凡是捏锡包的老乡、管事、帮忙的村民,三天待亲戚一律不准坐席;一律不准摆回棂席,除直系儿女外一律不准戴孝(娘主家除外)。红白事一律不准放炮。
村规民约出台不久,正赶上六家村村委会会计何元社的亲家公去世,经过他的劝说,原本要办50多桌的酒席缩减到了十几桌,以前的鸡鸭鱼肉也换成了普通的杂烩菜,费用比以前节省了40%左右。“作为村干部,我更应该以身作则,为村民树立榜样。”何元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