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头庄回族乡唐家庄村
精细化规模养牛助力乡村振兴
精细化规模养牛助力乡村振兴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地面,在号头庄回族乡唐家庄村奶牛养殖厂里,饲养员们早已出现在牛棚,他们手里不停地撒着饲料,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哞哞”地叫着,都着急地想要吃到当天的“第一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奶牛养殖一直是唐家庄村的特色产业,也是推动农牧业发展的朝阳产业。“从2003年发展至今,全村已经建成规模养殖厂8个,总占地700余亩,存栏7000余头,日产鲜奶量20余吨,年收益达1500余万元,带动了全村95%以上的村民就业。”谈及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唐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马成山说,近年来,在乡政府的带领下,全村把奶牛养殖作为富农强镇的重点产业来抓,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定州宏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挤奶大厅的工人们正熟练地为奶牛安装挤奶器,整个生产过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你看这些牛,养得多壮实,今年我们合作社存栏1300余头,其中奶牛850余头,年产鲜奶2600吨,辐射带动了20多名村民致富增收!”牧场负责人马立明告诉记者,2006年,他从几头牛的家庭养殖起步,目前已发展成为安全、绿色、优质的现代化养殖基地。
今年34岁的村民白明明,每天早上都按时来到合作社上班,他主要负责给牛喂草料、打扫卫生等工作,每个月可以挣到3500元左右。
“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四年前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孩子就回村了,现在我一边在合作社打工,一边在家里养了十几头牛,一年到头除去饲料、给牛看病的费用,还能剩下4万多块钱呢!”白明明高兴地说,“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经常会遇到牛站不起来的问题,合作社的兽医没少帮忙,现在没事儿的时候,我还会参加乡里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养牛理念和规模化的养殖技术。”
为提升广大养殖户的养牛技术水平,增强村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唐家庄村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多渠道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一方面通过牛场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特别是招收当地的贫困户就业,让他们不用出远门就可以安心在家门口务工;一方面由牛场作担保,根据贷款村民的家庭情况,提供5至8万元的购牛贷款,帮助村民摆脱困境,增强信心。同时,邀请专业讲师,免费对养牛户和养牛人员进行技能知识培训,针对牛场建设和经营管理等问题对症下药,增强养殖户增收致富的信心,达到了助农增收的目的。
随着畜牧业成为当地村民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在发展养殖中,唐家庄村开始着重引导、支持企业换挡升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推进养殖规范化建设,提升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占地面积144亩的河北伊人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集奶牛、肉牛、种牛、牛犊养殖、购销、屠宰,有机肥制造、销售,秸秆青贮服务,粮食购销等为一体。
“现在公司里有专门的兽医、饲养员、技术员,不仅设有办公区和生产区,牛棚、运动场、青贮池、搅拌站、挤奶大厅也是一应俱全,还建有三个氧化池、沉淀池及干湿分离站等粪污处理设施,做到了精细化管理。”河北伊人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宝强说,自从公司实现现代化养殖后,不仅工人们省时省力,收入更是翻了好几倍。
“这两年,随着公司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牛群规模不断壮大,公司又新租赁了200余亩土地栽种苗木,氧化发酵后的污水和牛粪可以直接入地作肥,实现了粪污的综合处理利用,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马宝强说,公司还与周边农户签订了土地合作协议,农户使用牛粪和肥水种植农作物,而牛场负责收购农户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不仅带动农户发展农业生产,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我们将继续为奶牛养殖企业做好服务,扩大养殖规模,预计存栏量达到10000头,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使奶牛养殖真正成为带动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马成山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赵梦怡、通讯员王博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