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村医养中心护士正在为患者测量血压 记者张春红
在叮咛店镇南王村医养中心的休闲区里,凉亭、小路、健身器、扶手椅,阳光从树叶缝隙洒下,大爷大妈们或坐在椅子上唠家常、晒太阳,或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做康复训练。
今年1月,叮咛店镇南王村医养中心正式运营,现有65位老人入住。南王村医养中心积极探索,成立康复治疗中心,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打造养老新模式,以爱心、细心、贴心换取老人的安心、放心和开心。
小病不离床,大病不离院
“我在这儿可享福了。”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拉着记者的手,不停地夸,“吃得好、住得好,医生、护工天天在身边,我心里别提多踏实!”
之前,这位老人的室友因为“老病根”突然出现发憋、呼吸困难的情况,医养中心24小时值班的医护人员发现后,立即为其诊治、用药。
“老年人不舒服最怕‘拖’。有时觉得是小毛病,但一‘拖’,血压、血糖不稳定等问题就出来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该医养中心服务主管高晓明说。
为了更及时地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南王村医养中心在做到1天2次查房、24小时医护值班的同时,还在床头、洗手间安装呼叫器。老人不舒服,一按呼叫器,医护人员就会及时来到老人身边,让老人得到准确诊断及治疗,真正做到小病不离床、大病不离院。
今年7月,闫振永、闫代娣老俩口同时住进了医养中心。从最初的“试试看”,到如今的“安心住定”,医养中心让老俩口体会的温馨的同时,还有能及时就医的便利。
走进闫振永老人的房间,标准的双人间,宽敞的衣柜、独立的卫生间、电视机等一应俱全。护理人员定时为老人提供整理床铺、心理疏导、理发、洗澡、修剪指甲、个人卫生清理、喂餐、陪同就医、康乐活动等贴心服务。营养师根据老人身体状况,每日三餐两点为老人合理调配营养膳食。
“对我们来说,最好的就是护理人员24小时在身边。”闫振永说,“岁数大了,身上的毛病就多了。到医院看病更是家常便饭。如今,医护人员时刻在身边,既放心还方便。”
同时,为了更好地护理老人,该中心为每一名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个案护理表。
“哪位老人需要吃什么药,每天老人睡觉前需要泡脚,定期组织体检……这些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给老人更好的护理。”高晓明说。
舒适的环境让老人更安心
6月底,医养中心来了一位患有脑血栓后遗症的老人。原本,这位老人的儿女只是带他来看看环境,并没有想让他立即入住。但老人看完这里的环境后,竟然直接发话:不走了,就住这里。
“其实,我之前看了很多家养老机构,你们这里最好!”这位老人对医养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能给老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不仅因为这里的医疗条件好,还因为这里从食、宿、行等各方面都给了老人最细心的照料。
进入医养中心,首先看到的是宽敞的大厅和整洁的地面,老人居住的房间都亮堂堂的,闻不到任何异味。
“老人年纪大了,生活照料上需要特别用心。房间有无异味,是判断养老机构对老人护理是否到位的最直接依据,也是我们对护理员最基本的要求。”高晓明说。
在中心大楼,记者看到一间治疗室里摆放着各式设备:传统的针灸、拔罐等;现代的激光、微波等,并配有专业康复治疗师。
“我真的没有想到我能站起来。”王福强因脑血栓留下了后遗症。王福强的孩子们大多在外地工作,难以周到地照料老人。高晓明告诉记者,王老被送来治疗前,他的孩子们曾多次前来咨询考察。“他们说之所以选择我们,就是看中这里可以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如今,王福强在医养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已经可以拄着拐杖行走了。
舒适的住所、可口的饭食、舒心的氛围,让很多老人觉得住在医养中心比住在家里还舒服。对于需要的半失能老人,工作人员主要指导他们做康复训练等,提高他们的身体机能;对需要全护的失能老人,就按照医院标准进行一级护理,并且确保老人的营养。打造温暖贴心的服务
老人“爱”上医养中心的原因,还有工作人员贴心的照料。工作人员会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等。在南王村医养中心,10名护理员两班倒照料老人,7名后勤生活护理员为老人做饭、熬汤等,他们变换着花样为老人增加营养。医护人员细心照料,尽最大努力满足老人愿望。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照料老人,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大爷,慢点儿,再吃一口……”上午11时30分许,午餐已近尾声。护理工郑英茹正在一对一耐心地一勺一勺将饭喂到老人嘴里。
郑英茹自医养中心运营以来,她便一直在此工作,她把这里的每一位老人当做家人。“我的工作没有任何技巧,就是需要耐心贴心。”郑英茹说,老人都是“老小孩”,有些老人“很任性”,在休息时,她总是会在养老中心讲一些小故事,趣事等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
夜间护理尤为重要,面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还有大部分患有多种慢病的老人,夜间发病率极高,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养老中心将夜间的照料落实在行动中。“每两个小时一次巡查是‘雷打不动的’,即使是深夜,值班的护理员也不会有丝毫马虎。”院长王敬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护理好中心的每一位老人,为天下儿女尽孝心,让老人在我们这里安享晚年。”王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