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园地>>

语文高考:要关注核心素养和语用能力

时间:2016-06-01 15:57:15  来源:  作者:

高考语文命题年年有变,然万变不离其宗,即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十多年来,高考改革方向越来越趋向“素能型命题”。高考试卷年年呈现的“稳中求变”,其本质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方向。因而,高考语文备考,提升核心素养和语用能力才是根本要务。
1、透视考点,补齐短板
高考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三学生复习迎考的重要“航标”。通过它,同学们不仅要看到考点的内容和能力要求,更要领悟这些考点与要求背后的考查方向,即涉及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只有补齐这些素养和能力的短板,高考备考才会更具方向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于作文,更是高考对学生阅读积累、思维水平与书写表达的全面考查。考前一个月,同学们要每天坚持做好素材感悟与书写表达的积累,才能在考场作文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2、联系生活,突破考点
高考前,同学们要全面回归课本基础,全面强化薄弱考点。语文课本包括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是一个完整的语知、语能、语用和语文素养综合系统。高考试卷所考查的素养与能力,譬如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与能力,古诗文阅读的理解与翻译,现代文阅读的句段赏析与文意探究,考场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无一不是源自课本的学习积累与训练提升。只有回归课本基础,才能建构语文知能体系与素养系统。
回归课本基础,要具有考点积累意识。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重点强化薄弱的考点与题型,才能举一反三,应对高考。
同学们面对语文高考,还要紧密联系生活,对接生活情理。比如语句连贯题的句意衔接,离不开生活中语意逻辑的情理;成语辨析选择题,离不开生活中语境表达的内在情理;古代诗文的情感态度归纳,离不开生活中价值观表达的情理;现代文的标题意蕴探究,离不开作者写作意图呈现的生活情理等等。联系遵循生活情理,才是解决语文试题的根本策略。
3、调整心态,查漏补缺
高考前,正是高三学子心理最不稳定的时期。
怎样看待这些“考前综合征”呢?首先,要正确认识,理性面对。高考前夕出现心理波动是正常现象,大可不必为此忧心自扰。不仅如此,考前保持适度的紧张感,更有利于成绩的发挥。其次,要稳定心态,科学调适。既不能过分看重成绩,又要客观分析应考现状,科学面对成绩得失。
尤其是作文,往往成为不少同学的考前“最心结”。然而,越是有心理负担,反而越不利于备考积累。必须稳定心态,仔细对照考试说明中“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每一条要求,全面梳理自己作文中的优势与劣势,确保首先拿到“基础等级”的分值,然后再优化彰显自己的“亮点特长”,比如材料新鲜、句式灵活、善用修辞等。对于暂时存在的明显问题,也是稍加训练可以改善的。
4、精心准备,科学应试
临近高考的日子,同学们最紧要的事情,除了瞄准考纲、梳理考点、夯实基础、查漏补缺、调整心态,还要联系生活情理、优化解题方法、构建思维系统、彰显核心素养,此外还需做好考前生活适应和考试用具准备,才能确保在考场上理性应试,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水平。
考前两三天,同学们不宜做太多新题,因为高考考查的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并非靠做新题临时获得。
前往考场前,不妨随意翻一翻语文课本、作文素材或者模考卷,保持临考的准备状态,但不要追求系统性和正规化,更不要给自己施加新的计划和任务,要确保以轻松的心态和自信的状态进入考场。
总之,高考语文不仅是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查,也是心理素质与生活品质的检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同学们只要稳定迎考心态,遵循生活情理,优化解题方法,就一定能发挥应有实力,取得语文高考的好成绩。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