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定州行 定如意丨以文润城谱新篇

时间:2024-09-13 11:20:41  来源:定州日报  作者:刘立辉 严丽莎

定州大力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以文润城谱新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州秧歌 记者白永民摄

图为定州缂丝展览馆记者 白永民摄

在缂丝文化学习宣传课堂上,学习体验缂丝技艺,了解缂丝文化;在定州博物馆内观赏定瓷文物,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子位吹歌展馆里,聆听嘹亮的唢呐曲目,感受特色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清风店战役烈士陵园,瞻仰纪念碑,参观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印记,古老中山尤为精彩。

定州是河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这片土地上,汇集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特色鲜明、底蕴深厚。近年来,定州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持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塑造符合定州历史文化气质的城市形象。

“缂丝耗时长、用料贵、制作工艺繁杂,需经过落经、牵经、上经、挑交等诸多步骤才能制作装裱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和收藏价值。正因如此,才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定州缂丝第八代非遗传承人程苗欣说,缂丝经得起摸、擦、揉、搓、洗,有着“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盛誉。2021年,定州缂丝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瓷,因定州而命名,是河北的文化名片,是中国传统技艺的结晶。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定州考古发掘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文物800多件(套),其中定瓷169件。北宋定窑白釉“官”款花式盏托、白釉圆托五足熏炉、白釉双耳贴像炉……一件件“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定瓷文物,集中展示了定瓷的发展史和精美工艺,讲述着定州千年的历史文化。

缂丝、定瓷都是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丰富、特色鲜明,分布广泛,涵盖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医药、传统杂技、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民俗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10个门类,子位吹歌、定州秧歌、金牛眼药、花张蒙道教音乐、解咬村皮影戏、周氏二胡等非遗产品的受众面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目前,定州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个,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为13个、41个。

非遗项目蓬勃发展,是定州市大力支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见证。我市先后出台一系列非遗保护与传承政策文件,依法依规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展演,扶持濒危非遗项目,筹备成立非遗保护协会,建设非遗工坊,不断推动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定州,也是一片英雄的土地、红色的土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定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留下了北疃村、西南合村、孟家庄村等众多红色遗迹,造就了定州大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从2021年11月起,定州市对全市范围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亭进行修缮,重点对69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和58座散葬烈士墓进行维护提升,修复破损烈士纪念碑亭,硬化陵园路面,修建补建陵园围墙并对陵园进行绿化,把红色景点打造成革命教育的生动课堂。

“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切实用好红色资源,做强红色文化游,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中山大地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定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马威表示。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是重要因素。定州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依托资源优势,深入发掘“巧工名邑、千年文脉”的历史财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