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要闻>>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定州再现“唐水秋风”历史美景

时间:2024-10-23 14:50:36  来源:  作者:

生态补水七点八亿立方米

定州再现“唐水秋风”历史美景

 

■采访地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地河北省定州市

■受水情况

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定州市供水约18.5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约16亿立方米。目前,定州市67%的居民饮用“南水”

 

定州是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清康熙年间,以唐河为主体的“唐水秋风”被列为“定州八景”之一。

唐河发源于太行山山脉,流经山西、河北两省,注入白洋淀。上世纪九十年代,唐河连续多年断流,河道干涸,沙砾裸露,一遇大风便黄沙漫天。

201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为唐河生态补水。截至目前,累计补水7.8亿立方米。

城市因水而活。定州市依托生态补水实施“揽河入城”工程,积极构建“以水润城、蓝绿交织”的生态景象。

补水前后的唐河

由黄沙漫天到美景再现

9月19日,在定州市庞村镇苏泉村边,唐河两岸绿树成荫,河水缓缓流过,几只白鹭低飞盘旋。

抛钩、提竿……村民张明远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垂钓,两个小时钓到3条鲤鱼。

“老人们常说,唐河水大的时候,需要乘船过河才能到定州。”今年40岁的张明远是土生土长的苏泉村人,从小在唐河边长大,他记忆中的唐河常年无水,一刮风就黄沙漫天。

“历史记载,唐河两岸良田肥沃,盛产水稻,秋收季节‘金波’翻滚,堪称一景。”定州市发展和改革局二级主任科员李少卿介绍,201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为唐河生态补水,并和西大洋水库相互协调,确保唐河常年有水。“补水既帮助唐河恢复生态,又为白洋淀送去潺潺清流。”李少卿说。

唐河紧临定州市城区,常年性的河水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活力。2021年,定州市启动唐河生态水系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疏浚河道、开挖生态槽、修筑防护边坡,计划将唐河打造为城市生态屏障,再现“唐水秋风”美景。

中标该项目的中铁十一局定州片区项目负责人周明贵介绍,项目总长约20公里,河岸治理宽度在400米至600米之间,建成后将实现引水入城、防洪排涝、生态涵养等功能。

“我们依据河流地势,整合产业及其他资源,将整个项目规划为A、B、C三段,建设七彩石滩、星空营地、梯田花海、露营基地等,全域化打造特色产业和休闲场所。”周明贵说。

“增加绿化面积270余万平方米、湿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休闲节点30个,综合治理已经初见成效。”李少卿说,如今,唐河水清岸绿,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23年底,唐河被河北省评为四星级“幸福河湖”。

一座古园林重生

“千年古县”再现山水意境

有了“南水”和唐河做后盾,定州市加快推进水资源优化工程。2022年下半年,定州市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工程启动,402个村庄92.26万居民从饮用地下水改为饮用“南水”。

“工程实施后,我们关停农村地下水水源井415眼,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2677万立方米。”定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柴兰柱说,2018年以来,定州市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5.42米。

地下水位上升,有效支撑了市区水循环系统。同为“定州八景”之一的众春园复建项目提上日程。

众春园始建于北宋,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官民同赏的公共园林。周明贵介绍,中铁十一局建设的众春园水体面积为2.4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9.36万平方米,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再现了园林的山水意境。9月26日,众春园正式开门迎客,“十一”期间接待游客64.69万人次。

“有了湿地,环境好了,白鹭等鸟类多了起来。”周明贵说,城外的唐河与城里的众春园等相互辉映,绿树成荫、鱼翔浅底、百鸟争鸣的生态景观正在定州逐步显现。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