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经济>>

探出一条特色创建路

时间:2016-07-26 10:04:57  来源:  作者:

―――馆陶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探析

美丽乡村是个什么样?到馆陶县寿东村找答案。
从开始打造,到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成为河北省依托美丽乡村打造的首个3A级景区。馆陶寿东村仅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寿东,成就了馆陶奇迹,成为了全国各地竞相学习的样板。
而寿东,只是馆陶县成功打造美丽乡村的其中一个案例,馆陶经验被称为“低成本、可复制、能推广、可持续”的美丽乡村建设典范。目前,馆陶正按照“产业加美丽,美丽助产业,产业更美丽”和“小镇文化”的理念,实施“262”总体规划,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一镇多社区”的模式,对寿东、寿南、寿北三个村实施美丽乡村连片打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谈及寿东和馆陶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县委书记谢继炯表示,这是中央、省委创建美丽乡村工作给馆陶带来的重大福祉和历史机遇,馆陶县只不过很好地把握了这个机遇。机遇,从一个想法到成功案例“当初谢书记提出把寿东打造成‘中国的美丽乡村’,我们想都不敢想,没想到真的就实现了。”
“当初我们看到谢书记把诸多资金、公共资源向寿东等几个村倾斜的时候,我们都想不通。”
“当初,……”
从当初的“想不通,不敢想”到现在“没想到”,从“迷茫”到“迷恋”,从“上愁”到“上瘾”。馆陶县的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经历了一次彻底的转变。
谢继炯说,寿东的创建只是源于他外出到衡水音乐小镇周窝的一次学习。回来后,他认定一件事,馆陶县民间文化艺术人才济济,怎么就不能打造一个像周窝这样的地方呢?
促成谢继炯这个想法的有三大机遇―――
其一,民间粮画艺术家张海增登门寻求扩大规模。经过碰撞,谢继炯眼前一亮,何不仿照周窝,把馆陶的民间艺人集中起来,即能美化农村提升农村品质又解决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用地问题,于是“粮画小镇”的构想应运而生;
其二,省农村面貌提升工作明确提出“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县级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多渠道多形式争取和解决资金问题,这一原则解决了寿东村基础设施资金乏力的状况,通过整合资源,寿东在短短时间内完成了基础设施的改造;
其三,省委美丽乡村工作启动之后,由于寿东的超前打造,成为了第一批省级美丽乡村,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帮助寿东完成了后续的提升。
延伸,从一个村的成功到一个县的探索
机遇固然重要,但寿东的成功到馆陶的经验,都源于馆陶“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的创建工作。
走进馆陶县部分村庄,一股股久违的乡愁扑面而来:清洁平整的农村老街瓜藤缠绕,古老的院落里大粮食缸、石磨、辘轳、老井一样不少,百年土房里纺车、煤油灯等“老物件”样样都在,“老家”的一砖一瓦依旧。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城里才有的酒吧、咖啡屋、微电影、美容院等也落户美丽乡村,竹林环绕的休闲广场上,健身器材齐全,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跳舞、打球。不仅如此,走进洁净的庭院,城里人才有的水冲厕所、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难怪到过馆陶的城里人都羡慕农村的生活,那里既有城市的生活品质,又少了城市的拥堵、浮躁,不禁引来感叹连连。
寿东村支书张付仁告诉记者,村里创建以来没有搞大拆大建,之所以这样主要是考虑到了村集体资金薄弱、创建资金受限,但创建到最后才发现,这样的方法岂不是恰恰应和了习总书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那句话吗?
于是,“乡村风情、城市品质”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两句话,成了馆陶美丽乡村随处可见的两个标语。也正是这两句话,给美丽乡村画了像,让各村在创建过程中,不跑偏、不走样、不铺张,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低成本创建之路。
探索,从农民家庭富裕到村集体的富裕
乡村旅游产业是馆陶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副产品,但是却给馆陶农民带来了意外惊喜。2015年国庆长假期间,馆陶县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特色游”异常火爆,5个特色小镇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8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余万元。
不仅如此,周末全天及每天的吃饭时间,距离县城较近美丽乡村内的农家乐都欢乐“爆棚”。当初被很多人诟病的寿东村东侧停车场,如今每天都停满了前来参观考察和到农家乐游玩、就餐人们的车辆。
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乡村游”这个副产品正在成为馆陶的一个富民产业。本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原则,馆陶县挖掘产业特色,在把特色农业种养殖做大的基础上,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以黄瓜产业为主导的“黄瓜小镇”,以轴承产业为主导的“轴承小镇”,以养羊和苗木为主导产业的“洋羊花木小镇”,并开发了以教育为卖点的“教育小镇”王桃园,以织女为卖点的“爱情小镇”天河村等,以这些具有文化旅游卖点的精品村为节点,把美丽乡村串联成一条能够“一日游、两日游”的乡村特色旅游线路,并积极争取纳入全市、省级美丽乡村旅游线路,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
“没有经济做‘底子’,美丽乡村就是过眼烟云,难以持久。”馆陶政府县长孟凡雄说,传统种植养殖不足以支撑,需要发展特色产业。馆陶县已建起的15个美丽乡村均有特色产业,并且成了新旅游景点。
“全县共有277个行政村,不可能村村搞旅游,要富裕美丽必须依托产业。”孟凡雄说,馆陶县做强黑小麦、黄瓜、蛋鸡等县域特色产业,使没有特色产业的村庄搭上这些“便车”。去年全县存款余额同比增长3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6%,主要贡献来自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
壮大集体经济是建设可持续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建成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后,馆陶县盘活农村废弃宅院、污水大坑等资源,让“藏污纳垢之地”变废为宝。他们采取集体土地入股企业分红,对废弃民宅包装改造,以农宅合作社为主体对外租赁,在闲置宅基地上种植经济苗木,使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能够满足美丽乡村垃圾清运、设施维护等每年不低于10万元的运转需要。
提升,从物的美丽乡村到人的美丽乡村
人是农村的灵魂,物质的美丽固然重要,心灵之美、民风之美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基于此,馆陶县从全县科级干部中选派人员,到农村任第一书记,配强村“两委”班子。通过党员分包胡同、做好事上光荣榜等方式,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馆陶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勇说:“没有农村党建做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无源之水。”馆陶县规定,进入美丽乡村重点支持村,必须“班子坚强、村容整洁、产业清晰”。两年来,全县农村党员干部争先恐后,带领百姓清理垃圾、平整道路、种树栽花,大多数村庄发生了可喜变化。
馆陶县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并带回图片视频,让农民在“看图、看片、听声音”的直观感受中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筑起“美丽乡村梦”。通过设置善行功德榜、制定村规村约、开办美丽乡村广播站等一系列活动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美了,美丽乡村就有了坚实基础。他们结合党风廉政建设标准,给“好民风”画了像,总结了门前美、庭院美、室内美、厨房美、厕所美、衣着美、心灵美、邻里关系美及参与公益活动积极主动、致富有门路等十项准则,以此为标准评选农村“美丽家庭”。目前,全县已评出5000个“美丽家庭”,引领更多家庭追求美、实现美。
据了解,馆陶县按照“尊重民意,留住乡愁,做强产业,改造提升”思路,力争到2020年,所有村庄均建成五星、四星、三星标准的美丽乡村。据《邯郸日报》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