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拿出实招硬招啃下“硬骨头”
截至目前,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建议6.1万条,解决各类问题5.7万余件
“推动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建成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乡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1个、村级互助幸福院6个、邻里互助点503个,全市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10月25日,在定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三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该市民政局局长聂良军晒出最新“成绩单”。
今年以来,定州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学好党史、检验成效的重要手段,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连环招”,打出“组合拳”,用心用力用情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建议6.1万条,解决各类问题5.7万余件。
办好群众普遍受益的实事好事
近日,位于定州中心南街东侧的尧方街正式通车。至此,定州市城南出城道路只有一条路的历史被彻底改写。
“这条路虽然只有223米,但对定州百姓来说意义重大。”定州市城管局市政工程服务中心主任崔作旺说,“以前城南的出城路只有一条,拥堵最严重的时候得两个多小时才能通过。这条路通车后,定州城南10个乡镇进出市区的拥堵问题得到解决,受益人群达44万人。”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定州市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民生项目、民心工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加快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建设畅通之城。实施迎宾大道西延、胜利街北延等工程,打通城市“断头路”。开通东西向的学院路、旭阳路,南北向的安喜大街、苏东坡大街等道路,拉开新城路网“主框架”。推进337国道、107国道、515国道定州段绕城拓宽改线,打造定州“二环路”。修建城东的省道易官公路定州段、城西的南北快行线,打开市区南北“新通道”。依托京港澳高速、曲港高速、石津高速、京昆高速,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市域高速“大环线”。截至目前,该市城区831条背街小巷完成硬化整治,自来佛街等3条主干道“断头路”被打通,还有4条城市主次干道完成改造提升。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功能。今年以来,定州市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努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加快改造城市老旧管网,不断提升污水治理能力;跟进城市道路建设,完善照明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截至目前,该市已经完成棚户区改造7937套;改造完成老旧管网7.5公里,完成定州污水处理厂一期扩容提标项目及配套管网建设;新增大型公园3个、口袋公园和小游园35个;安装完成456基路灯,城市道路装灯率达100%;新增农村节能住房改造10万平方米,节能建筑竣工验收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便民市场3个,完成12座城市公厕建设。
深化环境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常态化抓好秸秆垃圾禁烧,推进路域环境整治,硬化绿化平交道口。强化水环境管控,推进白洋淀上游综合治理,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做好地下水压采,完成地热井取暖改造,启动农村引江水置换、地表水灌溉、旱作雨养项目。建立农村坑塘“身份证”,推进景观式改造。扎实开展秋冬季国土绿化,充分利用路旁、河旁、村旁、宅旁空间,统筹推进城乡绿化。截至10月12日,定州市大气综合指数4.6,同比下降19.26%,改善率在河北省“11+2”城市和31个传输通道城市中排第一。
深入开展健康定州行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基层卫生院上档升级,守好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全力推进人民医院、中医院、省七院及中心卫生院扩建等项目建设,实现三甲医院“零”的突破,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诊疗和疫情防控“哨点”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今年,该市启动实施了市人民医院北院区新建项目、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医技楼等卫生建设项目,总投资达9.94亿元;投资1000万元实施疾控中心实验室改造工程,建设5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和1个核酸检测基地,日核酸检测能力达15.5万人份;建成了“卒中”“创伤”“胸痛”“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5个中心,建成4个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了医联体、乡村卫生一体化全覆盖。
解决民生领域难点痛点“硬骨头”问题
老旧小区“脏乱差”、无物业小区“没人管”、不动产“办证难”……定州市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拿出实招硬招,啃下了一批“硬骨头”。
推广“点餐式”老旧小区改造,提前4年完成省定任务。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是困扰老旧小区居民的烦恼。定州市坚持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以主动治理推动实现“未诉先办”,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民心工程强力推进。该市住建部门联合相关办事处和居委会通过走访居民、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汇总收集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设计老旧小区改造“菜单”,并由居民决定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确保这项工作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
在这项工作中,他们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暖气不热、排水不畅、各种线路纵横交错乱成“蜘蛛网”等问题,联合供热、排水、供电及移动、联通、电信等公司,对联社家属院、水文队小区等小区内的排水管网、强(弱)电线路等进行改造或更新,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到今年年底,定州将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0个,提前4年完成‘十四五’规划中省定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目标。”定州市住建局局长张京辉说。
物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服务问题,该市探索引入第三方服务新模式,形成了社区党组织、居民代表和第三方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架构,推进老旧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137个无物业小区,有105个小区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其余32个小区实现业主自治管理。
办理不动产权证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但因开发企业不履责、项目手续不完善等历史原因,造成一些合法买卖并实际交付入住的房屋办证难。为此,该市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解决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建立了历史遗留问题项目不动产登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着力破解居民不动产“办证难”的问题。
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处置的原则,该市对因房地产开发企业或有关单位灭失,有承继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由承继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没有承继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由市政府指定机构或组织代为申请办理;房地产开发企业或有关单位灭失的,首次登记与转移登记可一并办理,并在登记簿中对权利主体灭失情况予以记载;已办理首次登记,房地产开发企业或有关单位已经灭失的,购房人可单方申请办理转移登记。截至目前,该市共为3.3万户群众解决“办证难”问题。
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面向全市党政单位推行“电视问政”,运用“互联网+媒体+政务”解难题,以改革创新的方式优化政务服务……定州市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群体,从民情反映、责任落实、督查考评等方面,进一步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推动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聚焦制约改革发展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定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电视问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好地解决问题、服务发展。在这项工作中,该市成立了“问政办”,对“电视问政”工作展开全链条督查督办,并可向市纪委监委直接提出问责建议,确保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该市《问政定州》栏目共推出7期节目,先后有21个单位接受问政,超过100万人次收听收看,相关信息网络点击量超650万次,解决交办问题107个,建立长效机制17个,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该市通过河北新闻网《阳光理政》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创新网络留言直报制度,明确了登记、报告、交办、督办、反馈等工作标准和流程,群众反映问题第一时间直报市委主要负责人,实现“当天上报、当天阅批、当天转办”。创新网络留言督办制度,对群众留言办理情况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推进,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督查及办件“回头看”,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
完善市乡村三级综合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体系以市级综合服务中心为中枢,以乡镇综合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级综合服务站为终端,为老百姓提供“直供式”商品服务、“套餐式”公共服务、“全程式”党务政务服务,使老百姓“进一扇门,办多件事”。目前,该市已经投资5.3亿元,建成了25个乡(镇、街道办)行政综合服务中心、542个村(社区)综合服务站。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该市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便民化,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一体化综合管理,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合并办理,办理时限由12个工作日压减到1个工作日。大力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将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等4项审批许可改为企业承诺,主要审批时限控制在10个工作日以内,极大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可为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争取时间。深化“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加大税费、融资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助力企业发展。截至目前,该市累计为376家企业发放贷款25.3亿元,为27家企业办理贷款展期1.8亿元,为118家企业办理续贷4.6亿元,减税降费2.84亿元。
河北日报记者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