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孙擎耀正在方舱医院工作
“爸爸去武汉打怪兽了,妈妈说,在电视上就可以看到爸爸。”日前,记者走进我市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孙擎耀家时,他两个刚满4周岁的双胞胎儿子正在看电视,当听到记者询问他们的爸爸,两个小家伙争先恐后地告诉记者。
今年33岁的孙擎耀是省七院急诊科骨干护士,河北省ICU专科护士,多次参加全市和全省应急演练,具有丰富的急诊急救护理经验和应急能力。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孙擎耀每天密切关注着武汉疫情的变化,早早就写下请战书,准备好了行李,随时准备奔赴湖北、奔赴前线。
2月15日,当孙擎耀接到支援湖北抗疫一线的通知时,心里特别激动。“这种情况,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往前冲。”孙擎耀坚定地说。
当晚,包括孙擎耀在内的定州市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一行10人抵达武汉。随后的10余天时间,他们经历了数次“搬家”,从一个宾馆搬到另一个宾馆,而他们与汉阳方舱医院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期间,队员们每天都要接受3个小时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数小时的防护服穿脱练习,来自北大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工作流程、穿脱防护装备、病人入院出院流程、电子病历及信息系统使用等专业知识。经过严格的培训,孙擎耀顺利通过小组考核,具备了进舱所需要的个人防护和诊治能力,随后,进入武汉市汉阳方舱医院工作。
“刚开始,贝贝(孙擎耀的小名)主要负责护理病人,不仅要做整理被褥、采血、发药等工作,还要为病人领饭、发饭,帮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孙擎耀的妻子曹春燕是省七院手术室护士,她说,“不过没几天,他就被分调去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了。”
等待医生下医嘱,核对病人信息,登记、采集咽拭子标本,确认信息,送至分诊台,与疾控中心交接……这一切,都是在穿戴着厚重的防护服下完成的。
孙擎耀所在团队负责的病区有2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咽拭子采集是检测治疗是否有效,身体里还有没有新冠病毒的一项重要手段。采集时,需将棉签伸进患者喉咙,擦拭扁桃体甚至更深部位。采集过程中,患者要张大嘴巴,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危险系数。有时,部分患者还会突然咳嗽、呕吐,很可能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飞沫,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担心?谁能不担心?可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履行职责。无论多危险的工作,也总要有人去做。作为团队唯一的男护士,我的抵抗力要好一些,所以,我责无旁贷!”孙擎耀说。
“我们实行倒班制,每天工作6个小时。不过,如果上一班的人因为特殊情况没来,我们就要及时顶上去。总之,就是随时待命、随叫随到!”孙擎耀说。
虽说每天工作6小时,但如果加上穿脱防护装备的时间,最少也要9个小时。由于医护人员较多,穿脱防护装备需要排队,尤其是脱防护服需要层层消毒处理,耗时很长。而医院只有一个医护人员专用通道,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次只能出2个人。因此,不管是谁先换好衣服出来,都要在通勤车上等最后一名队员,直到大家到齐后,才能回到酒店。
进舱后,他们不能喝水,不能吃饭,更不能去厕所,只能穿上成人尿不湿。“我们的中午班从上午9点半到下午3点半,等回到酒店,一般都是傍晚6点钟,那时才能吃‘午饭’。”孙擎耀说,“不过,我们最近搬了一次家,住的地方距离汉阳方舱医院只有十几分钟车程。原来住的很远,需要穿过长江,来回路程需要近3个小时。”
在武汉这段时间,孙擎耀虽然很累,但他最大的感触却是“暖心”。
“患者们都很体谅人,知道我们穿的厚重,又闷又热,他们常对我们说,尽量不要动,还会主动帮我们发盒饭什么的。”孙擎耀说,“方舱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患者会给我们写感谢信,还邀请我们等疫情结束后留下来吃热干面,医护人员会为患者们过生日,还会带着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做运动。有时,遇到医护人员过生日,疾控中心都会给我们一个‘惊喜’。在方舱医院,医患之间互敬互爱,和谐相处,感觉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孙擎耀的父母都曾是省七院医护人员。从医多年,夫妻俩更懂得医护人员的职责和担当。“我们都很支持贝贝,他是全家人的骄傲!”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曹春燕也曾写下支援一线的请战书。“或许因为我是手术室护士,专业不对口,也可能因为他要去,就不派我了……”曹春燕说。虽然没能赴武汉战疫,但她被派往定州火车站轮流值守,为过往旅客测体温、登记。
“火车站也是疫情防控第一线,贝贝在前线艰苦战疫,我在家乡也要守好这道防控‘门’,守护定州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曹春燕说。
记者鲁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