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防护服,做好准备工作,为发热患者做咽拭子标本采集。3月10日,省七院发热病区“80后”医生周红梅在抗疫第一线忙碌着,这是她连续工作的第31天。
挺身而出,做坚定的逆行者。2月9日凌晨3点,呼吸内科副主任周红梅接到了省七院成立发热病区的“集结令”,由她负责发热病区的全面工作。
临危受命,周红梅深知,疫情当前,作为发热病区的负责人,意味着什么。一夜未眠,她不停地思索着:具体的任务是什么?怎么安排?筛查工作如何开展?怎样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种种问题,在周红梅脑海里来回盘旋。
周红梅一大早来到医院,发现已经有病人在排队等候了。在医院的安排部署下,防护通道、防护隔离流程、防护物资迅速准备到位。6名医生、9名护士,周红梅带领第一梯队迅速进驻发热隔离病区。
来不及排班,来不及熟悉环境,她立即和同事们一起,投身战斗。一天结束,疲惫的周红梅来到宿舍,才发现自己本来准备输液的药还在包里。因为扁桃体发炎,她已经输液两天了,本来打算继续巩固一下,忙起来却忘的一干二净。就这样,她接连几天一直嗓子沙哑着坚持着工作。
由于病区启动“突然”,合理的工作流程规划需要时间,最初几天,周红梅也没想到发热病人会这么多,而且从各个科室转来的病人病情由轻到重,情况复杂,这更给她们的工作提升了难度。
一天夜里12点,周红梅接到了病区护士打来的电话,一位发热病人不见了。周红梅记得,这个病人还不到二十岁,认为自己在发热病区有被传染的可能,所以一直拒绝配合。
“病区都是封闭的,会跑去哪里?”“小伙子会不会有什么危险?”赶往病区的路上,周红梅边跑边想。到了以后,她和同事们开始满楼道的找,不错过任何一个角落,最后终于在楼梯拐角处发现了蜷缩着的病人。经过耐心细致的劝说,病人终于放下顾虑,跟护士回到了病房,周红梅也松了一口气。
因为被安排负责发热病区的全面工作,周红梅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数据上报,要做到核对再核对,数据要绝对正确,标本一定要合格,这个标本就是咽拭子标本。确诊新冠肺炎、确定感染者是否达到治愈出院的标准都离不开核酸检测,发热病区就是在保证发热病人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核酸检测,对发热进一步筛查。而咽拭子采集是核酸检测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个关键步骤。
“让我来吧。”周红梅主动请缨,最危险的任务,她觉得非她莫属。
从发热病区成立到现在,周红梅和同事们已经对收治的400多名病人完成了咽拭子采集。
有时候遇到发热的孩子,不停的哭闹;有时候遇到敏感的病人,还没做就呕吐了一地;有时候遇到危重病人,一刻也不敢耽搁……每完成一次采集,脱掉防护服摘下口罩的那一刻,周红梅都如释重负。
由于防护服不能重复使用,为了节省物资,周红梅和同事们尽量不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一天下来,穿着又闷又热的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湿了再干,干了再湿,满头满身的汗。
一只口罩、一个护目镜、一身防护服,这就是周红梅的作战装备。发热病区的玻璃门内,周红梅不停地穿梭在各个房间,护目镜上的雾气让她工作起来愈发谨慎。
下班回到宿舍,常常已是晚上10点多。9岁的女儿一直住在小姨家,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过妈妈。孩子想妈妈,让妈妈每天给她打电话,可是每次工作结束都已经太晚了。连续好几天周红梅连给孩子打电话的时间也没有,总觉得亏欠孩子。甚至有时候工作上不放心,她都不敢回宿舍,生怕晚上有什么突发情况或紧急指示,就干脆在医院凑合一晚。
“妈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是最美的白衣天使,我给妈妈做了个礼物,等你回来,我再亲手送给妈妈!”前两天视频的时候,女儿宋晗熙跟周红梅说道。懂事的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还笑着跟妈妈说:“妈妈加油,期待我的礼物吧!”
“其实我也早就写下了的请战书,虽然没有去武汉,但我也会坚守好发热病区的工作,不负我从医的初衷。”周红梅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
记者杨亚湖
挺身而出,做坚定的逆行者。2月9日凌晨3点,呼吸内科副主任周红梅接到了省七院成立发热病区的“集结令”,由她负责发热病区的全面工作。
临危受命,周红梅深知,疫情当前,作为发热病区的负责人,意味着什么。一夜未眠,她不停地思索着:具体的任务是什么?怎么安排?筛查工作如何开展?怎样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种种问题,在周红梅脑海里来回盘旋。
周红梅一大早来到医院,发现已经有病人在排队等候了。在医院的安排部署下,防护通道、防护隔离流程、防护物资迅速准备到位。6名医生、9名护士,周红梅带领第一梯队迅速进驻发热隔离病区。
来不及排班,来不及熟悉环境,她立即和同事们一起,投身战斗。一天结束,疲惫的周红梅来到宿舍,才发现自己本来准备输液的药还在包里。因为扁桃体发炎,她已经输液两天了,本来打算继续巩固一下,忙起来却忘的一干二净。就这样,她接连几天一直嗓子沙哑着坚持着工作。
由于病区启动“突然”,合理的工作流程规划需要时间,最初几天,周红梅也没想到发热病人会这么多,而且从各个科室转来的病人病情由轻到重,情况复杂,这更给她们的工作提升了难度。
一天夜里12点,周红梅接到了病区护士打来的电话,一位发热病人不见了。周红梅记得,这个病人还不到二十岁,认为自己在发热病区有被传染的可能,所以一直拒绝配合。
“病区都是封闭的,会跑去哪里?”“小伙子会不会有什么危险?”赶往病区的路上,周红梅边跑边想。到了以后,她和同事们开始满楼道的找,不错过任何一个角落,最后终于在楼梯拐角处发现了蜷缩着的病人。经过耐心细致的劝说,病人终于放下顾虑,跟护士回到了病房,周红梅也松了一口气。
因为被安排负责发热病区的全面工作,周红梅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数据上报,要做到核对再核对,数据要绝对正确,标本一定要合格,这个标本就是咽拭子标本。确诊新冠肺炎、确定感染者是否达到治愈出院的标准都离不开核酸检测,发热病区就是在保证发热病人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核酸检测,对发热进一步筛查。而咽拭子采集是核酸检测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个关键步骤。
“让我来吧。”周红梅主动请缨,最危险的任务,她觉得非她莫属。
从发热病区成立到现在,周红梅和同事们已经对收治的400多名病人完成了咽拭子采集。
有时候遇到发热的孩子,不停的哭闹;有时候遇到敏感的病人,还没做就呕吐了一地;有时候遇到危重病人,一刻也不敢耽搁……每完成一次采集,脱掉防护服摘下口罩的那一刻,周红梅都如释重负。
由于防护服不能重复使用,为了节省物资,周红梅和同事们尽量不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一天下来,穿着又闷又热的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湿了再干,干了再湿,满头满身的汗。
一只口罩、一个护目镜、一身防护服,这就是周红梅的作战装备。发热病区的玻璃门内,周红梅不停地穿梭在各个房间,护目镜上的雾气让她工作起来愈发谨慎。
下班回到宿舍,常常已是晚上10点多。9岁的女儿一直住在小姨家,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过妈妈。孩子想妈妈,让妈妈每天给她打电话,可是每次工作结束都已经太晚了。连续好几天周红梅连给孩子打电话的时间也没有,总觉得亏欠孩子。甚至有时候工作上不放心,她都不敢回宿舍,生怕晚上有什么突发情况或紧急指示,就干脆在医院凑合一晚。
“妈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是最美的白衣天使,我给妈妈做了个礼物,等你回来,我再亲手送给妈妈!”前两天视频的时候,女儿宋晗熙跟周红梅说道。懂事的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还笑着跟妈妈说:“妈妈加油,期待我的礼物吧!”
“其实我也早就写下了的请战书,虽然没有去武汉,但我也会坚守好发热病区的工作,不负我从医的初衷。”周红梅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
记者杨亚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