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广播爷”

时间:2020-07-10 16:55:17  来源:  作者:

大辛庄镇中古屯村80岁老党员杨国民义务广播28载
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广播爷”
 

图为杨国民正在为村民广播政府的通告
     “乡亲们注意,咱们再广播一遍定州市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内局部地区出现疫情反弹,所以咱们一定要注意,尽量减少外出,不要聚集聚餐,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7月8日上午9点多,大辛庄镇中古屯村委会的喇叭里传来了杨国民熟悉的声音。
       杨国民今年80岁,是村里的老党员,自1992年接手村里的广播工作,每天天一亮,他都会准时坐在村广播室里。28年来,大家早已习惯从大喇叭里传出来的浓浓乡音。而为村民广播也几乎成了他老年生活的全部,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广播爷”。
     “因为我在村里辈分大,所以大家给我起了这么一个雅号。”杨国民笑着说。杨国民原来在铁路系统工作,1992年,因为心脏不好,办理了病退手续回到家乡。“当初我父亲是上一任的广播员,回村后,因为父亲年纪大了,所以我就接手了他的广播工作。”杨国民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为村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这个老党员再发挥点儿余热。”
       自从父亲手中接过话筒以后,杨国民每天早、中、晚三次广播,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这喇叭小,作用却大,里面可装着国计民生和百姓事呢。”广播喇叭是农村宣传的主要阵地,杨国民将这项任务看得很崇高,容不得半点马虎。
       村里的农资门市新进的化肥、农药,杨国民用喇叭说一声,村民就会上门按需购买;明天天气要变天,在喇叭里及时一提醒,村民就知道地里的活儿下一步该怎么办;村里有紧急通知,用喇叭播一遍,全村人第一时间就知道是咋回事;甚至有母亲想唤孩子回家吃饭,到喇叭前喊一声,在外面“野”的孩子们就乖乖地“倦鸟归巢”了。
       无论是针头线脑的芝麻小事,还是关系重大的急事大事,也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杨国民都认真对待,随叫随到,播得及时、清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大年初一,杨国民放弃和家人团聚,早早的来到了村广播室,广播起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虽然有录制好的宣传音频,但杨国民每天都要坚持最少早中晚3次“口播”,这一坚持就是几个月。他的广播内容亲切实在,效果也特别好。
     “因为老爷子的广播,极大提高了村民对疫情形势和防控措施的认识和理解,大家逐步消除了之前的抵触和畏惧心理,都自觉配合和参与到疫情群防群控行动中。”中古屯村党支部书记郭长江说。
       中古屯村是苗木花卉种植大村,全村800多户,3500多人,5000多亩地基本全部种植的苗木花卉。春秋两季是苗木销售旺季,每到这时候村里收苗子、卖苗子的络绎不绝,这也是杨国民最忙的时候。
     “春天只要地里一开化,我基本整天都在广播室。”杨国民说。早晨天不亮他就出门,趁着空闲随便吃两口饭,中午过了1点半没人了再回去吃午饭,晚上天一黑,人们从地里回来了,就又忙起来了,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他才能回家。
       为了全力服务好村民,杨国民在广播之余,还把三里五乡苗木种植大户的购销信息、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记在笔记本上,供前来广播的苗农参考。“有的可能广播的时候记不清,在我这儿一看就知道了。”杨国民说,“咱做就做到最好,尽量让收苗子的来的高兴,收的痛快。”“我的广播,好比是‘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的‘百搭’。”杨国民笑着说。经过多年摸索,杨国民将自己的广播内容分为三大类:宣传、通知、服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新动态、法律法规等这些百姓应知应会的。通知上级下发的各项公告,如征兵、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缴纳等工作。服务则贴近群众,只要与村民有关,大到农业种植,小到柴米油盐酱醋。
       为了让村民了解更多信息,杨国民还及时搜集各类报纸,看到对村民有用的,他就拿来念给大家听;晚上看电视,他各个频道搜罗新闻,一有合适的也不忘在广播上说说。
       多年来,收听广播已经成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大家也已经习惯了杨国民的广播方式。“老爷子这么多年一直尽职尽责为大家服务,如果猛然间换一个人,大家还真不习惯,况且干的也不一定比老爷子好。”郭长江说。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20多年如一日做好事。“刚开始只把广播当成一份工作,后来成了习惯,现在感觉是一种责任。”杨国民说,他现在岁数大了,但是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为乡亲们服务下去,能给别人送去方便,他就很高兴……
      记者张玉凤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