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脱贫户都克娜: 用勤劳双手圆脱贫致富梦

时间:2020-07-17 15:04:13  来源:  作者:

       7月13日清晨,吃完早饭收拾好屋子,时针刚刚指向8点,双腿残疾的都克娜坐在特制小板凳上,靠双手移动板凳来到自家生产无纺布车间。
       都克娜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想着自己今年的计划:“等申请的5万元贷款下来了,就可以再加一台机器,扩大无纺布加工规模了,到时候还可以再拉上一个贫困兄弟姐妹,带领他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从昔日贫困户,到今天的脱贫标杆,放在过去,都克娜想都不敢想。37岁的都克娜是大辛庄镇北旺村村民,丈夫王玉进,今年49岁,患有心脏病,不能干重活。俩人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
       多年来,一家人靠着家里的2亩地勉强维持生活,没有别的经济收入,日子过得异常艰难。2015年,都克娜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大辛庄镇党委、政府及帮扶责任人协助都克娜办理了重度残疾护理补贴及困难生活残疾补贴,并帮助他们申请了低保补助金。此外,都克娜每年还能拿到以市供销总公司为主体的资产收益分红。一系列兜底扶贫政策为都克娜一家减轻了负担,也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虽然生活有了起色,但都克娜却觉得要真正脱贫不能单靠政策兜底。“人穷志不穷,咱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政府,幸福生活还得靠自己的双手打拼。”都克娜深知,只有依靠勤劳的双手,才能彻底摆脱贫困,创造幸福生活。
       大辛庄镇素有“中国苗木花卉之乡”的美誉,苗木花卉作为该镇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售卖苗木后包裹土球的无纺布需求量巨大。
       都克娜从中看到了自己脱贫的希望。“无纺布加工技术含量不高,又不用愁销路。我虽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但是坐着加工无纺布却没问题。”在几经思考后,都克娜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我看成,到时候我帮你进货,机子都不用买,我自己帮你焊。”得到丈夫王玉进的支持,这件事很快被提上了日程。
       调查市场行情、焊机器、购置无纺布原材料、整理屋子腾地方……就这样,2016年7月,用了半年时间,都克娜加工无纺布的小作坊建了起来。
       这间小作坊花光了一家人所有的积蓄,虽然也曾彷徨犹豫过,但是都克娜却并不后悔。“孩子学习很好,我不能等孩子上学需要钱时,却连学费都拿不出来。所以,我想拼一把。”
       与此同时,王玉进因为有电焊汽修技术基础,利用自家门洞的空间,支起了一个电焊修理摊。“电气焊、修车、补胎,什么都干,大家都叫他‘万能’。”都克娜笑着说。
       然而,创业路上并不是一片坦途。他们虽然满怀信心的开业,但刚开始生意却寥寥无几。
      “没关系,现在才刚开始,等打开市场就好了。”都克娜和王玉进互相打气。为了多挣些钱,每天早上五点半他们就开始忙碌了。干完家务活儿,只要一有时间,都克娜就坐在机器前开始加工无纺布。王玉进除了忙着自己的电焊修理摊,还为无纺布需求量大的客户送货上门。
       同时,大辛庄镇的工作人员还邀请了电焊修理技术人员以及无纺布生产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村“两委”干部积极为他们介绍客户,乡亲们宁愿多走两步路也来支持他们家生意。知道她行动不方便,大家买布都是付钱后自己去取布。
       在大家的帮助和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无纺布的销售开始稳步上升。2016年,不到半年的时间,挣了4000多元,足够全家的开销。2017年,市场打开了,收入明显增加。都克娜为家里新添了冰箱、空调。2018年,他们升级了无纺布加工设备,从手动的变成了电动,产量也从每天只能加工无纺布两三万片增加到了五六万片。那一年,都克娜一家年纯收入2万多元,达到稳定脱贫标准。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地日子还在后头。2019年7月,都克娜一家翻盖了房屋,扩大了无纺布加工规模。现在,每到苗木销售旺季,无纺布的需求增大时,都克娜和王玉进从早晨5点开始一直忙到晚上,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虽然辛苦,但他们却乐此不疲。
      “我们不怕苦也不怕累,党和政府给了咱们好政策,咱就得好好干一场,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梦。”都克娜说。
       记者张玉凤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