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4岁的曹运涛,是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二部副经理。自2018年7月,我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曹运涛积极投身于我市金融扶贫工作,帮助有劳动能力、有合适项目、有贷款意愿的贫困群众申请小额扶贫贷款,支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截至目前,曹运涛共帮助21户贫困户办理了24笔扶贫小额信贷,共计85万元。
宣传政策,做贫困户的“小喇叭”
“扶贫小额贷款帮我解决资金问题,现在我对生活真的越来越有盼头了。”东旺镇东旺村民肖要楼信心满满地说。肖要楼曾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些年,因桃园经营不善,我欠下了一些外债。再加上儿子、女儿又都在上大学,花费大,收入少。只能靠养羊、种地勉强维持生活。”肖要楼说。
在村干部和邻里乡亲们的印象里,肖要楼是个老实人,虽然勤劳肯干,但是家里过的并不富裕。“我想扩大规模,多养几只羊,可是手上又没钱。”肖要楼说。
正当肖要楼为资金发愁时,曹运涛了解到了他的情况,曹运涛详细了解了肖要楼的需求,帮助他办理贷款申请,履行审批手续“。一共贷了5万元。有了钱,我又多买了几只羊。如今,羊越养越多,我们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肖要楼看着家里的90多只绵羊,笑着说。
扶贫工作开展初期,有不少的脱贫户像肖要楼一样,对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了解不够深入、不够精准。曹运涛一方面认真学习研究中央、省、市扶贫理论文件,掌握国家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另一方面深入学习金融扶贫业务知识和制度,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为扶贫工作夯实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同时,曹运涛开展长期扶贫走访工作,及时将国家扶贫政策及金融精准脱贫相关产品传达到每位贫困户。他广泛宣传,耐心进行讲解,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明白纸等方式,让贫困户了解政策。为防止遗忘,曹运涛还将明白纸张贴在脱贫户家里显眼位置或放置在资料包中便于记忆。
积极协调,当好贫困户的“润滑剂”
1972年出生的黄同锁是庞村镇南陶村村民,前些年夫妻离异,母亲常年生病卧床,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无人照顾,使他无法外出务工和挣钱。由于缺少经济来源,黄同锁家庭条件每况愈下。
曹运涛走访时,了解到了黄同锁的情况。“我想买辆小货车,卖花、送花赚钱。”黄同锁向曹运涛说出了想法。走访结束后,曹运涛又向村里深入了解了黄同锁的情况,认真进行风险评估。
“你之前卖过花吗?接触过这类工作吗?如果没有的话,我想咱们还是先从最稳妥的方式脱贫。”曹运涛多次与黄同锁沟通,为他出谋划策。
最终,黄同锁同意了曹运涛的建议,申请小额信贷5万元,用来发展生猪养殖。在拿到扶贫贷款后,黄同锁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一门心思投入到生猪养殖中去。
经过一年发展后,黄同锁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收入也有了很大改观。目前,他已归还贷款2万元。“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能承受得住。当时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自己借钱也不好借,幸亏有曹运涛给我送来了扶贫贷款,让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逐步摆脱贫穷。”在回忆自己当初创业的情形时,黄同锁激动地说,“曹运涛真是我们穷苦人的贴心人,帮我实现了脱贫梦,有了他的一路扶持,在脱贫致富路上我心里更加有底了。”
像黄同锁这样的例子在定州农商银行的扶贫客户中还有很多。
为了让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助推脱贫发挥最大效益,尽力避免贫困户把贷款当成补助款,取得贷款不知所用,造成浪费,形成新的债务负担。曹运涛认真研究方案、制定可行措施。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会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可行方案,让他们的每一笔钱都可以发挥最大效益,为脱贫户脱贫致富提供强力金融支持。”曹运涛说。
坚持扶志,做脱贫户的“定心丸”
在走访中,曹运涛发现许多脱贫户是因为在生活中经历了巨大的变故,身心受到了重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怎样让他们重拾脱贫致富勇气,也是曹运涛扶贫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周村镇花张蒙村43岁的杨永强遭受了常人难以体会的精神打击。40年前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2012年5月妻子因车祸去世,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儿子,父亲年近70岁也需要照顾。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不幸又一次重重砸到了杨永强的头上。杨永强自己突患重病,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
然而,在大家的鼓励下,杨永强结合自身实际学习了修脚、足疗手艺,找到了一份在足疗店的工作。可好景不长,足疗店关停,他又一次“遇难”了。
一而再的打击,让杨永强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曹运涛入户进行扶贫小额信贷宣传之时了解到他的境遇。“你不是有会修脚、足疗吗?你可以贷款创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曹运涛给他详细讲解了扶贫小额信贷的支持政策,鼓励他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靠自己双手劳动创业致富。
在曹运涛的鼓励和帮助下,杨永强申请了2万元扶贫小额信贷。2018年10月25日,杨永强在宝塔花园小区租了一间门脸房开起了自己的足疗店。靠着过人的手艺,杨永强经营的足疗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光顾。目前,足疗店年收入大概有2万元,杨永强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下一步,我将继续紧盯精准扶贫金融需求,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将扶贫工作责任细化、实化、具体化,继续发挥好小额信贷的圆梦使者作用,让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曹运涛说。
记者庞佳艺
宣传政策,做贫困户的“小喇叭”
“扶贫小额贷款帮我解决资金问题,现在我对生活真的越来越有盼头了。”东旺镇东旺村民肖要楼信心满满地说。肖要楼曾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些年,因桃园经营不善,我欠下了一些外债。再加上儿子、女儿又都在上大学,花费大,收入少。只能靠养羊、种地勉强维持生活。”肖要楼说。
在村干部和邻里乡亲们的印象里,肖要楼是个老实人,虽然勤劳肯干,但是家里过的并不富裕。“我想扩大规模,多养几只羊,可是手上又没钱。”肖要楼说。
正当肖要楼为资金发愁时,曹运涛了解到了他的情况,曹运涛详细了解了肖要楼的需求,帮助他办理贷款申请,履行审批手续“。一共贷了5万元。有了钱,我又多买了几只羊。如今,羊越养越多,我们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肖要楼看着家里的90多只绵羊,笑着说。
扶贫工作开展初期,有不少的脱贫户像肖要楼一样,对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了解不够深入、不够精准。曹运涛一方面认真学习研究中央、省、市扶贫理论文件,掌握国家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另一方面深入学习金融扶贫业务知识和制度,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为扶贫工作夯实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同时,曹运涛开展长期扶贫走访工作,及时将国家扶贫政策及金融精准脱贫相关产品传达到每位贫困户。他广泛宣传,耐心进行讲解,通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明白纸等方式,让贫困户了解政策。为防止遗忘,曹运涛还将明白纸张贴在脱贫户家里显眼位置或放置在资料包中便于记忆。
积极协调,当好贫困户的“润滑剂”
1972年出生的黄同锁是庞村镇南陶村村民,前些年夫妻离异,母亲常年生病卧床,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无人照顾,使他无法外出务工和挣钱。由于缺少经济来源,黄同锁家庭条件每况愈下。
曹运涛走访时,了解到了黄同锁的情况。“我想买辆小货车,卖花、送花赚钱。”黄同锁向曹运涛说出了想法。走访结束后,曹运涛又向村里深入了解了黄同锁的情况,认真进行风险评估。
“你之前卖过花吗?接触过这类工作吗?如果没有的话,我想咱们还是先从最稳妥的方式脱贫。”曹运涛多次与黄同锁沟通,为他出谋划策。
最终,黄同锁同意了曹运涛的建议,申请小额信贷5万元,用来发展生猪养殖。在拿到扶贫贷款后,黄同锁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一门心思投入到生猪养殖中去。
经过一年发展后,黄同锁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收入也有了很大改观。目前,他已归还贷款2万元。“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能承受得住。当时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自己借钱也不好借,幸亏有曹运涛给我送来了扶贫贷款,让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逐步摆脱贫穷。”在回忆自己当初创业的情形时,黄同锁激动地说,“曹运涛真是我们穷苦人的贴心人,帮我实现了脱贫梦,有了他的一路扶持,在脱贫致富路上我心里更加有底了。”
像黄同锁这样的例子在定州农商银行的扶贫客户中还有很多。
为了让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助推脱贫发挥最大效益,尽力避免贫困户把贷款当成补助款,取得贷款不知所用,造成浪费,形成新的债务负担。曹运涛认真研究方案、制定可行措施。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会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可行方案,让他们的每一笔钱都可以发挥最大效益,为脱贫户脱贫致富提供强力金融支持。”曹运涛说。
坚持扶志,做脱贫户的“定心丸”
在走访中,曹运涛发现许多脱贫户是因为在生活中经历了巨大的变故,身心受到了重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怎样让他们重拾脱贫致富勇气,也是曹运涛扶贫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周村镇花张蒙村43岁的杨永强遭受了常人难以体会的精神打击。40年前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2012年5月妻子因车祸去世,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儿子,父亲年近70岁也需要照顾。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不幸又一次重重砸到了杨永强的头上。杨永强自己突患重病,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
然而,在大家的鼓励下,杨永强结合自身实际学习了修脚、足疗手艺,找到了一份在足疗店的工作。可好景不长,足疗店关停,他又一次“遇难”了。
一而再的打击,让杨永强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曹运涛入户进行扶贫小额信贷宣传之时了解到他的境遇。“你不是有会修脚、足疗吗?你可以贷款创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曹运涛给他详细讲解了扶贫小额信贷的支持政策,鼓励他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靠自己双手劳动创业致富。
在曹运涛的鼓励和帮助下,杨永强申请了2万元扶贫小额信贷。2018年10月25日,杨永强在宝塔花园小区租了一间门脸房开起了自己的足疗店。靠着过人的手艺,杨永强经营的足疗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光顾。目前,足疗店年收入大概有2万元,杨永强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下一步,我将继续紧盯精准扶贫金融需求,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将扶贫工作责任细化、实化、具体化,继续发挥好小额信贷的圆梦使者作用,让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曹运涛说。
记者庞佳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