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史潮风正在办公。(资料片)记者张玉凤
今年38岁的史潮风,出生于西城乡东湖村,2002年12月应征入伍。2015年10月,史潮风转业进入市人社局,2018年11月至今任市就业服务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负责我市就业扶贫工作谋划、组织实施等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广大贫困户而言,‘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扶贫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史潮风心系群众,时刻不敢懈怠,为我市就业扶贫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史潮风被评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不惧挑战,勇当扶贫路上“探路者”
“就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接手这项工作时,正是就业扶贫最要劲儿的时刻。”史潮风说,“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困难可想而知。”
13年的军旅生涯,早已锻造了史潮风吃苦耐劳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忠于职守的品格和甘于奉献的精神。面对挑战,他的选择只有一个,上!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史潮风一边精研就业扶贫相关政策文件,一边带领就业扶贫专班全体成员,深入学习省就业扶贫信息平台操作知识,加班加点梳理核实全市贫困劳动力信息。
工作中,史潮风发现一个问题——在省就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的我市贫困劳动力数据还有待完善。“电脑屏幕上那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很可能是一个个急需脱困的家庭,一个个急待救助的群众。”史潮风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数据信息必须搞清楚、弄明白!”
兵贵神速!史潮风迅速带队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沟通协调,争取更快更好地厘清、更新数据库信息。同时,市人社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全市8000多名贫困劳动力进行全面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我们组织了300余人,分成5组划片包镇,利用半个月时间,逐人征集贫困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就业意愿、培训意愿等信息。”史潮风说。
2019年10月,大辛庄镇土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计学摔伤了,生活不能自理。当时,他的女儿刘璐刚从河北经贸大学毕业,正在浙江嘉兴一家箱包制造公司实习。得知家庭的变故,刘璐只得辞职返乡照顾父亲。刘璐原本想,自己工作后能帮父亲减轻点儿负担,早日让家里摘掉“贫帽”。可谁料,父亲躺在床上,她又不能出去工作,刘璐焦急万分。
史潮风和乡镇干部在一次走访时,了解到刘璐父女的情况,当即对刘璐说:“就业有困难,我们帮你解决,你可以先到镇上参加就业见习,等你父亲身体好转了,我们再帮你找更合适的工作。”
主动帮助递交申请资料、办理相关手续……就这样,2020年6月,刘璐在大辛庄镇便民服务中心正式上岗,她的工作是协助镇里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申领高龄津贴。每天和老人打交道时,刘璐总是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办理流程、协助办理手续。“我上班骑电车10分钟就到,不仅能照顾好父亲,还能通过见习岗位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积累工作经验。”刘璐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这样的感人故事,时常发生在史潮风身边。2019年至2020年底,史潮风组织人社系统干部职工100多人,组成10支调查小组,先后6次深入全市村、街(社区),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摸排走访活动,并对未就业人员每月开展至少一次跟踪服务,确保了全市就业扶贫数据精准、措施得力、成效良好。
身先士卒,当好就业扶贫“先锋官”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就业扶贫任务能否全面完成,能否见真章、出实效,仅靠一两个人甚至人社系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必须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必须要有一支扎实肯干又会干的干部队伍。”史潮风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史潮风先后8次组织乡镇(街道)主管副职和业务骨干召开就业扶贫工作调度会议,先后4次对全市帮扶责任人开展就业扶贫政策培训,一有时间就下乡镇与扶贫干部“面对面”交流就业扶贫政策落实、责任落实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经过两年的努力,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帮扶责任人中的就业扶贫政策明白人,更是锻炼出了一支覆盖市、乡、村三级的就业扶贫骨干队伍。
为了保障就业扶贫工作不断档、勤沟通,史潮风还组建了定州市就业扶贫工作微信群,将全市25个乡镇(街道)的就业扶贫主管副职、主管专干全部纳入,成员有100余人。在群里,他除了及时发布工作通知和扶贫政策外,还24小时在线,实时解答群里工作人员的各种疑问。因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他被大家称为“会行走的就业扶贫手册”。
“我们还建立‘人社局+乡镇(街道)+人力资源机构+培训机构’的‘3+1’促进就业工作机制,选择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点对点’对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人员提供‘一对一’精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尽快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收。”史潮风说。同时,他们每年还会开展以“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专场招聘会。仅2020年就举办27期招聘会,组织60余家企业,提供了近1500个就业岗位,涉及30多个工种,共帮扶45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大鹿庄乡东北齐村贫困群众陈雷就是受益者之一。陈雷的母亲罹患乳腺癌,需长期就诊服药,持续化疗,家里欠下20多万元外债。因为要照顾母亲,他不能到外地务工。正当陈雷一筹莫展时,2020年4月,“助力脱贫攻坚”专场招聘会便送到他家门口。通过此次招聘活动,他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目前在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上班,工作稳定,收入可观。“比打零工强多了,多亏这么好的扶贫政策,让我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陈雷说。
扶志扶智,书写就业扶贫“大文章”
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史潮风发现,贫困群众自身就业能力差、就业愿望普遍偏低等问题制约着就业扶贫工作步伐。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史潮风说,就业愿望普遍偏低,那就先开展引导性培训,激发他们创业就业的斗志,提高他们的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差,就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王杏娟今年30多岁,是东旺镇北辛庄村贫困户,她既要照顾患病的父母,又要照顾残疾的丈夫和上学的女儿,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王杏娟的肩上。“因为没有技术,俺只能在村里打打零工,干点体力活。”王杏娟说,“可这样收入太少,工作又不稳定。所以,早就想学点技术,可不知道要学啥,上哪学?”
正当王杏娟犯愁时,她接到了村干部的电话:“最近市人社局通知可以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你去报名吗?”面对邀请,王杏娟欣然前往。
经过培训,王杏娟拿到了合格证书,后经市人社局和市家政企业协会推荐,现在北京市一家月子会所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目前工资水平已达10000多元。
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计培训3488人,其中引导性培训1701人,技能培训452人,公益性岗位岗前培训1335人。
“脱贫攻坚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史潮风说,“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工作者,能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一份力量,能为贫困群众搭建就业桥、脱贫桥、致富桥,帮他们实现致富梦、小康梦,我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