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千年古县 魅力定州

时间:2013-04-03 13:29:53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定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保石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现辖25个乡镇办,518个村、街(社区),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总人口121.5万,城市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5万,是华北三省两市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是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被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

近年来,定州市突出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主题,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项目立市、文化兴市”发展之路,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4.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379万美元。
 

 


    “燕赵名城”备选名片 编号:B-20

千年古县 魅力定州

〔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北方唯—保存完整的州属贡院— 定州贡院

中山庙学甲天下— 定州文庙

    定州是一座文化古城,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是中华民族文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公元前2361年,五帝之首的尧受封为唐侯,在定州唐河两岸筑唐城。商代为贵族方国,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在此筑城,战国和汉代两次设为中山国都,南北朝时后燕曾定都于此,公元400年始称定州,后历代设州置府,建国初期曾设专员公署,是我国古代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商贸中心。1986年撤县建市。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为“千年古县”,是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定州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现有国保单位7处,省保单位15处;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一、二、三级文物1000余件,数量居河北省县(市)首位,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市。宋代开元寺塔是全国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也是全世界同时期同结构建筑物中最高的建筑物,被誉为“中华第一塔”。清代贡院是我国保存下来最为完整的一座封建科举考场。唐代文庙素有“中山庙学甲天下”的美誉,以及中山汉墓群、元代大道观、清真寺、明代南城门、清代乾隆诗文石刻碑群等文物古迹,都凝结着定州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见证着定州历史的辉煌。国宝级文物二龙衔环谷纹玉璧、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白釉龙首莲纹大净瓶,精美绝伦,举世无双。定州秧歌、子位吹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定州名人辈出,伟人关注。先后涌现出汉代音乐家李延年,西晋著名诗人、北伐名将、“枕戈待旦”之刘琨,唐代著名诗人崔护、刘禹锡,宋代著名哲学家程颢、程颐,现代教育家、史学家、美术家王森然,人民音乐家张寒晖等一大批文化名人,被誉为诗歌之城、状元之乡。北宋时期,司马光、韩琦、苏轼等一批名臣良相在定州任职。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晏阳初先生,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定州开展平民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定州视察,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又增添了新的内涵。

〔交通运输枢纽〕

京广高铁— 定州东站

    定州位于京、津、石三角区的战略腹地,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市区距石家庄机场38公里,半小时可以上天;距天津港220公里、黄骅港165公里,两小时可以出海。京广铁路、京石高铁、107国道、京港澳高速纵贯南北,朔黄铁路、定河公路横穿东西,省级公路四通八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石家庄机场定州航站楼、朔黄铁路定州货运站、曲港高速支线和石港高速引线等交通项目推进,打造“两高三铁”双十字交叉,独具特色的交通优势,使定州成为河北省罕见的“通高速、通高铁、通海港、通空港”的重要城市,构建起“无缝隙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立体交通体系,在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突显。

    作为区域****通和物流中心,定州火车站辐射范围涉及本市和周边曲阳、阜平、望都、安国等13个县(市)500多万人口及物流的集散,京广铁路定州站货物吞吐量已经成为京石之间货运第一大站、客运第二大站。目前,停靠在定州站客运列车日平均46列次,年发送旅客180万人次,高峰期日发送量5000人次左右,货运装车100万吨,货运发送量在京石铁路段居首位。随着定州高铁车站的开通,定州的客运量和货运量持续增加,定州的区域中心地位更加突显。

    定州依靠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发展内陆港和临港产业,进而打造陆港城市及保税区。通过保税物流中心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可以实现定州内陆港与沿海天津和黄骅港口城市的“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定州传统产业有规模优势,出口产品订单多,随着企业外向度增强,国际产品的产地向内陆地区迁移,内陆地区的资源产品也会面向国际市场出口,内陆港建在定州具有和沿海港口一样的功能,可为企业提供信息、通关、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

〔新兴工业基地〕

    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定州市规划了占地43平方公里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占地40.36平方公里的沙河经济开发区。唐河园区被列入河北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14个“超千亿元工业聚集区”,2012年建成区面积9.7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81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2.9亿元。沙河园区目前入驻企业68家,正在申报省级园区。定州与长安、国华、伊利等全国500强企业深度合作,已形成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煤化工和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到2015年建成年产80万台整车、60万台发动机和200家配套企业的“千亿元汽车城”,建成年产500万吨焦炭、100万吨甲醇产能的国内最大的煤化工基地。随着太阳能电池、热电联产、垃圾发电等项目的实施,打造河北重要的能源基地。定州伊利日处理鲜奶2000吨,成为亚洲最大的单体液态奶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生物医药、光伏发电等战略新兴产业。

    定州传统产业优势明显,有铸造、钢网、体品、塑料四大传统产业中小企业1300多家,年生产总值130亿元,从业人员20多万人。大力实施升级改造工程,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叫响定州制造品牌。依托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体品产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了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的体品产业园区,已有52家企业达成入园协议。

〔现代农业之乡〕

定州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定州是传统农业大市,是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的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实现连续8年丰产,七次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粮食总产“百强”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先进市、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富民兴农先进单位、河北省农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县和河北省“蔬菜之乡”等称号。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蔬菜、养殖、花木三大特色产业。蔬菜播种面积5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9.8万亩,蔬菜总产量244万吨,蔬菜总产值23.3亿元。现有千亩蔬菜园区2家,规模设施蔬菜基地7个,年推广引进新品种30多个、新技术12项,“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品种25个。小启南瓜、丁绿韭菜为省名牌产品。定州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常年生猪存栏50多万头,出栏100多万头;定州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牛存栏6万多头,出栏7万多头;羊存栏21余万只,出栏26余万只;禽存栏750多万只,出栏870多万只;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0.34万吨、7.35万吨和20.3万吨。全市奶牛养殖小区(场)达39家,奶牛存栏4.6万头,全部实现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定州花木面积达10万亩,其中高档花木7万亩,品种达400多个,形成了华北最大的苗木花卉种植基地,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首农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区、息仲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重大现代化农业项目正在建设。

〔区域中心城市〕

    定州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等公共设施齐全,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路网形成“八纵六横一环”棋盘式格局,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化率达到34.5%,跨入全省县(市)30强,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园林城市,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奖。李亲顾镇被确定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

    站在城市发展的更高起点,定州确立了“北扩东跨、建设新城”的城市发展思路,规划建设占地90平方公里、容纳80万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5万。按照“北扩东跨”布局,重点抓好市民中心、定州东站站前广场建设,启动城市北环路、京港澳高速北口东引线工程,谋划实施文体中心、博物馆、档案馆等设施建设,打造高标准、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启动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周边改造、文博园二期、中山公园二期和众春园四大工程,加大推进力度,打造城市新亮点。进一步完善市区基础建设,建成一批公园广场、高层住宅、星级宾馆、综合商厦、教育卫生设施。到2015年将建成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生态文明相辉映,以文化名城、物流中心、宜居新城、旅游胜地为标志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定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120万勤劳善良的定州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文字:薛永强 高景绵照片:于常见 白永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