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专题 > 走读唐河>>

千年古县 水山灵丘

时间:2015-08-07 16:17:21  来源:  作者:

 
 
    
 
    
 
    
 
    
 
    
 
    

修缮一新的平型关关隘。平型关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为平型关,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
!灵丘县档案:灵丘人口约24万,位于山西省东北边缘,大同市东南角,东与河北省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省阜平交界,北与广灵相连,地处黄土高原恒山主脉的东南,五台山主脉的东北,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宽61公里,南北长90公里,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由85.8%的土石山区、8%的丘陵和6.2%的平川构成,自古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设县,并以赵武灵王墓在此而得名,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近年来,灵丘充分利用唐河水域优质资源,开发建设了唐河湿地公园、唐河公园、唐河水电站、唐河尚府小区等一系列文化民生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北方山水城镇。
灵丘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穆汉儒给记者团送来《灵丘县志》、《文化灵丘》等相关资料,并帮记者对灵丘区域的唐河走读活动进行规划。
美丽的唐河从浑源县汤头、西会村一带出境,蜿蜒曲折,直奔晋北历史文化名城―――灵丘。
山西高原的盛夏,正是凉爽多雨的季节,凉意中裹夹着一丝燥热,伴随着唐河两岸优美自然风光的变换,我们沿着“太行古道”蹒跚而行,抵达了灵丘。
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西麓,黄土高原西部,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它曾经是诸侯割据、雄霸一方的“独立王国”,名噪一时的“塞外名城”。历史苍茫,域内的唐河水静静流淌,见证了汉魏唐宋的繁华与鼎盛,遭受过金辽蒙元的血雨腥风,这是历史秉赋它的使命,2000多年来,灵丘一直是州郡县治所。这座著名的历史名城成为西控北岳东接太行最重要的关隘,是连接河北与山西的咽喉要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它经历的每个历史节点,都曾经涌现出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佐证着这片富庶之地的山水传奇。
蔚蓝色的天空下,稀薄的云雾透出太阳迷幻般的光芒。我们久居华北平原时有雾霾出现的环境下,犹如在隧道里穿行了许久,终于看到了尽头显现出一束束光线一般,心中充满着欣喜。
唐河,在灵丘境内更加秀美,更加宽阔。它穿过崇山峻岭,奔腾东流。两岸,尽是满山遍野高耸云端的碧绿的植被,这一片片绿色海洋渲染出恍如原始生态之地的异域风情。河流不时展现宽广的胸怀,薄云下的金黄色,水清时的蓝绿色,还有云层缝隙间的蓝灰色,变换着不同色彩,宛如天空赋予这个小城的美丽调色板。烽火记忆平型关唐河的故事,精彩之处是给予了历史的重要节点的印记。
唐河在灵丘流长58公里,这里曾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遭受无数次战火的洗礼留下了让人荡气回肠的感受和记忆。
为了深入挖掘唐河沿线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聆听久远的历史记忆,追寻岁月的沧桑脚步,记者通过与当地县委宣传部联系,结识了一位优秀向导―――穆汉儒。
穆汉儒现年64岁,曾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科协主席等职,退休后被宣传部新闻中心返骋做新闻采编工作。在穆汉儒主席的引领下,我们踏上了唐河水域灵丘段采访的新征程。
“唐河从浑源县汤头村流经下来,就到了咱们县的蔡家裕了吧?”
“没错,不过因为最近几年天气干旱,蔡家裕河道内基本已经干涸,所以咱们第一站要去的地方是唐河南岸的平型关遗址。”
汽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穆汉儒老人道出的一番话,拔动了记者心中的丝弦。
“到了!”在去白崖台乡的山腰,有一处长达5公里的深沟。这里,就是当年八路军抗击日寇侵略者,取得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唐河流域的乔沟。
“七七事变”后,日寇全面侵华,妄图三个月占领中陈列厅、半景画馆和将星闪烁厅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半景画馆是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通过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和艺术手段,让每位参观者都能直观地了解到平型关大捷战斗的全过程,真切地感受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风雨飘摇古村落国。1937年9月24日晚,得知日寇沿唐河古道进入平型关,我八路军115师冒雨急行军,决定在灵丘县平型关东侧一带设伏。第二日上午战斗在乔沟打响,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1000余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辎重。
可以说,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第一次胜利,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
昔日的旧战场芳草萋萋、林木葱茏,沐浴在朝阳下一片寂静。站在乔沟村段的柏油路上,俯视沟底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是一条仅能容下一辆汽车通过的土路,两侧都是高达20米左右的陡崖,沟内没有任何躲藏之处。尤其是沟北面,几乎不可能攀越。穆汉儒老人解释说,看到这样的地形,我们不难理解当年为什么八路军将领一眼就看中这里,作为设伏的主阵地了。
在前往平型关纪念馆的山路上,一个特殊的地方吸引了记者驻足的目光,这里是老爷庙。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乔沟歼灭了大部分敌人后,争夺老爷庙高地的战斗就成了这次伏击战的焦点。八路军686团副团长杨勇、3营长邓克明,带领战士们向先期占领老爷庙高地的四五百名敌人发起猛烈进攻,战斗十分惨烈。最终经过3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老爷庙高地被我军牢牢控制,敌人全部被歼,最终取得了乔沟伏击战的完全胜利。
历史上,平型关是著名关隘,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军事作用?在记者的询问声中,穆汉儒老人用手一指,“平型关关楼就在前面,拐过几道梁就到了!”
平型关关楼座落在灵丘县和繁峙县东北交界的平型岭下。平型关古时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为平型关。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起了关楼。2014年,原本残破的关楼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修缮一新。
怀着激动的心情拾级而上,眼前的关楼雕梁画栋、风铃悬吊、顶楔龙头,设计十分精美。远眺山恋之间,一条东西走向的古道自平型关楼穿行而过,东可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可接雁门关,一条古道把两关结成了严固的防线,真可谓是峻岭雄关,交通之要塞也。
跨过了平型关隘,就到了繁峙县地界,我们要去的地方是闻名遐迩的横涧乡平型关村。
行驶在道路崎岖的平型关村,两侧土坯青瓦的古房、古树随处可见。据当地老百姓讲,在城南面高处,可以看到东西各有一座遥相呼应的烽火台。这里古时曾是防御外敌入侵的瓮城,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可惜的是,今天仅存留下来了北瓮城。
告别平型关村,继续沿唐河东行,行至距县城20公里处的锅帽山地段,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唐河水利发电站赫然入目。修建发电站围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唐河发电站2010年投资9000多万元动工建设,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设计最大库容量为1万多立方米,年发电量为135万度。预计2017年年底前投入使用,届时可解决下游20万亩农田的水利灌溉难题。
一路行将下来,记者看到,从保存完整的抗战遗址,到免费开放的爱国基地,再到开工兴建的水利工程,灵丘正依托涓涓不息的唐河文化,助推灵丘走上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品牌之路和复兴之路。
和每个夏天一样,住在唐河南岸东河南村的人们习惯了在房屋的背阴处纳凉,有一搭无一搭地谈论着家长里短,惬意轻松,而空气中汇集更多的是蝉鸣和鸟叫。
东河南村在明清时期叫作?A营堡,至今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院落和残缺的堡墙遗址。抗战时期,王震将军曾带领部队驻扎在该村,用做团部的指挥所。据负责看管此处房屋的老人讲,东河南村是全县乃至大同市的第一大村,有5000多人口,已去世的著名红学家、电视剧《红楼梦》的民俗指导邓云乡就出生在这里。后来,邓云乡去逝后,家人按照他的遗嘱,把10余亩的房产全部捐给了村里。
这里,是一处历史与文化并重的地方。
记者到平型关战役遗址乔沟了解当时我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过程。
再沿山路行至约1公里,就到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纪念馆坐东面西,馆名由杨成武将军题写。广场中央,竖立着林彪、聂荣臻等主要参战将领的雕像,一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沿着台阶逐级而上,穆汉儒边走边热情地介绍,这里的台阶一共有115级,暗含了对八路军115师的纪念之情。
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型关纪念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在设计上由序厅、三个独立单元的主展厅、一个实物 位于灵丘、繁峙两县交界的平型关村及该村明代的城堡门、堡墙遗址。
正在建设中的唐河发电站。该水电站预计2017年年底前投入使用,除了发电,还可解决下游20万亩农田的水利灌溉难题。
记者到唐河南岸的东河南村采访。该村是历史上的军事重镇,抗战时期王震将军曾带领部队驻扎该村,用做团部的指挥所至今还在。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