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勇 张红亚)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发展文化产业、繁荣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定州”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强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不断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对文化站建设做到高标准,严把关,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对各文化站配备软件设施,购置了电脑、音乐器材及篮球架275副、乒乓球台550副、健身路径75套,目前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9个,其中24个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以贴近群众生活为原则,始终把文化下乡、文化进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来抓,在积极指导各乡镇组织乡镇文艺汇演的同时,每年下乡演出20多场、下乡辅导40余人次、送戏乡500余场次,做到了季季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天天有歌声。
电影公司影企联姻求发展。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举办大型演唱会3场,行程10万公里,遍及全市500多个村街,放映科教片和故事影片7000余场,宣传群众80万人次,成立了市中山数字电影院线公司,组建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小分队20个,配发放映设备20台套,价值近100万元。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电影公司被评为全国电影放映先进单位。
完善图书馆功能。近年来图书馆举办了全市少儿书画展,展出作品400余幅;改善了少儿阅览室条件,新增少儿读者30余人,全年送书下乡500余册。争取省图书馆无偿支援书架40多个,书桌30多个,受到了市领导的好评。编制了新农村书屋建设规划,并逐步落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成立了市国军秧歌艺术团、兴定秧歌剧团和子位吹歌艺术研究会等专业团队,培养了从事秧歌、吹歌演出的接班人。《子位吹歌》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完善《定州秧歌》、《子位吹歌》资料的基础上,挖掘整理了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保定市级2个;上报国家级传承人5名,建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新排练的定州秧歌《秧歌情》获文化部第一届“希望之歌”农民文艺汇演二等奖,获河北省群星奖。积极做好定州秧歌戏和子位吹歌传承保护工作。广泛招收秧歌和吹歌新学员,并按部就班的对新学员进行专业培训,使我市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今后工作中,我市将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契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建设文化型、旅游型、开放型、现代化中等城市做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