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这粥烫,你慢点喝。”“姥爷,来喝点水润润嗓子。”“姥爷,我扶您下地走走。”……在西关北街一个陈旧的小屋内,25岁的年轻姑娘黄凤洁照顾老人时的一句句温馨的话语,温暖着冬季寒冷的夜色……
人和人相识是缘份
黄凤洁口中的“姥爷”并非是她真正的亲人,但她怎么会义务担负起了照料耄耋老人的日常生活呢?这得从黄凤洁与这家人相识说起。
“人和人相识是缘,人与人相处是心。”这话一点不假。2007年,毕业于邯郸学院特教专业的黄凤洁放弃保定待遇优厚的工作,在明月街开办起了思语聋儿语言康复中心。在日常教学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来自东北哈尔滨的杜保庆(化名)一家人。通过接触,黄凤洁了解到杜保庆手有残疾,在异地打拼十分不易,一家人却满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乐观精神,这让她非常感动。由于黄凤洁与杜保庆的儿子只差一岁,黄凤洁自然而然的称呼杜保庆的岳父为“姥爷”。而心地善良的杜保庆也深知自己在定州遇到了好心人,便时常帮助黄凤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来学校还带些零食给聋儿。久而久之,黄凤洁与杜保庆一家人成为了知己和朋友。
病魔来袭奉献爱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9年7月,杜保庆开始感觉自己出虚汗、发烧、四肢无力,到河北省第二医院检查后,专家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天啊,这么好的人怎么得了这种病?”杜保庆得病的消息传来,黄凤洁十分震惊,她立即拿出2000元钱来到杜保庆家里。这时,躺在床上的杜保庆已经出现高热、全身疼痛、出血等症状,看着饱受磨难的一家人,黄凤洁一边安慰和鼓励他树立战胜病魔恢复健康的信心,一边积极发动周边亲友筹集资金。
11月中旬,杜保庆的妻子告诉黄凤洁,丈夫在哈尔滨的家人希望杜保庆回去治疗,自己要时刻守在丈夫身边,无暇顾及84岁的父亲,希望她能帮忙照顾一下。“没事儿,你们安心治病吧,我会照看姥爷的。”黄凤洁回答的异常干脆。
照顾老人义不容辞
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杜保庆夫妻走后,黄凤洁早、中、晚要给老人做饭、洗衣物,上、下午要给学生上课,生活异常忙碌起来。刚开始时,黄凤洁不会弄火,蜂窝煤炉子经常熄火做不熟饭,她就用木屑、旧纸引火,呛得咳嗽不止,脸上熏得漆黑;不知道老人喜欢吃什么饭,就尝试变着花样做,讨老人开心;怕老人晚上中煤气,就索性留下来照顾他。经过黄凤洁连续几天的努力,老人逐渐走出了伤心的阴影,心情开朗了起来。
“我们去老人住的地方看看。”12月10日晚5点半钟左右,等黄凤洁忙完了教学任务,记者随她来到老人的居住地。老人租住的两间土坯房十分简陋,墙上、屋顶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广告纸,屋内蜂窝煤炉子散发着刺鼻的味道。见到老人时,他正坐在床边看电视,我们与老人攀谈过程中,发现老人操着浓重的东北话,并没有过多的言语。一来到屋里,黄凤洁就下厨房忙活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把热气腾腾的蛋炒饭端到了老人面前,并随手倒了杯开水。黄凤洁对我们开玩笑说,“现在自己不仅学会了做饭,还学会了生炉子,如果以后哪天失了业,当名锅炉工都能及格了!”
“慢走,我送送你们。”因为天色已晚,黄凤洁要留下来照顾老人,记者从老人家中退了出来。迎着古城刺骨的寒风,记者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暖流……
记者 周勇 孙新亮 刘杰
责任编辑: